第七二七章惜别
日军暂时取守势后,刘一民命令南下部队四个步兵旅和骑兵旅在皖东北与苏北之间展八路军苏北支队和新四军游击支队配合下,大力发展根据地,组建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夯实基础。
和郭沫若一行见面后,刘一民让这些艺术家们跟着部队去战场观摩,体会血火抗战的jī情,给他们的创作积累素材。
刘一民给画家们出了题目,要他们每人画一本八路军画册,配上明,最好每幅画之间有连贯的故事xìng。为了方便画家们创作,刘一民从南下部队中挑选了十几个战斗英雄,让他们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战斗故事讲给画家们听,带着画家们去亲临战场。
这些画家们不知道,刘一民这样要求是给倪华准备的去美国的宣传品。本来他想拍电影的,可惜没有摄影机和导演,只能等以后缴获了xiǎo鬼子的摄影机、胶片后再说。
等画家们把作品拿出来后,刘一民一看就大加赞赏。
张大千画的组画名字叫《李凌风》。第一幅画面上,李凌风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穿着长袍,夹着书,走在通往教室的路上。文字解说是:“李凌风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和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一样,相信教育救国,渴望毕业后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中国的命运”。
第二幅画面是九一八事变,画面上是端着三八大盖、架着重机枪和正在开炮的xiǎo鬼子。漆黑的夜晚,炮口、枪口喷出的火焰把天空照的通明。文字解说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第三幅画面是李凌风带着八角帽、穿着红军军装参加湘江战役的情景。下面的解说词是:“日寇的侵略,jī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李凌风离开清华大学,到中国江西参加了工农红军,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第四幅画面是特战队偷袭平遥的画面,换面上的李凌风身穿八路军军装,飞身而起,一拳把战马上的鬼子骑兵击下马去。画面的解说词是:“卢沟桥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李凌风所在部队改编成了威名赫赫的八路军教导师。北上抗日第一仗,李凌风和他的战友们偷袭平遥县城鬼子骑兵巡逻队。进而伪装日军巡逻队袭占平遥县城。八路军收复太原,就是从袭占平遥城开始的。”
画册总共有二十四幅,都是根据李凌风的经历画出来的,栩栩如生,看后真实可信,引人入胜。有点想连环画。
徐悲鸿画的是唐星樱,也是从参加红军画起,把一个美貌多情的nv学生为了抗日而走上战场的形象塑造得呼之yù出。其中有唐星樱在天津发放救济粮的场景,有在南宫举办fùnv干部培训班的画面,有身背和儿纵马驰过津浦路的画面,有在大店开办fùnv干部培训班、扫盲班、组织老乡们选举村长、民兵队长时用黄豆投票的画面,有随军参加胶济路战役、泰西战役组织支前的画面。
傅抱石画的是王老虎,从北上抗日画起,先画的是偷袭太原机场,接着是袭占天津,再接着是参加冀中反攻等一系列战役时的画面。
其他画家画的都不错,有八路军打鬼子据点的故事,有八路军抓汉jiān的故事,有八路军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的故事。内容都很真实,也都是jīng心之作。
傅抱石擅长画兰,出于对刘一民的敬重,给刘一民画了一本九个册页的兰huā。
张大千则以双沟镇为背景,给刘一民画了幅《chūn到皖东北》的巨幅画作。画面上ūn光明媚,双沟镇街道上人来人往,卖酒的、买酒的、各种生意铺子鳞次栉比,街口一株桃树满树繁huā,树下面站着一个持枪而立的八路军战士,正警惕的注视着前方。
徐悲鸿给刘一民画了副跃马征战的巨幅油画,画面上的刘一民身穿八路军军装,骑在枣红马上扬鞭勒缰,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硝烟弥漫的战场。战马前蹄腾空,仰天长嘶。画面上的刘一民看上去要多威武有多威武,要多潇洒有多潇洒。
徐悲鸿把画送给刘一民时,不好意思地说,他自认为这是他画画一来最得意的一幅作品。不等刘一民表示感谢,徐悲鸿就又说:“想不到英雄盖世的刘一民竟然也会移情别恋,抛妻弃子。而且妻子又是如此的天仙化人、如此的英雄了得,两个儿子也是聪慧可爱。我只能一声叹息。”
nòng得刘一民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潘天寿、高剑父、李可染、沈逸千等都给刘一民赠送了画作,潘天寿画的是《齐鲁青未了》,画面上的méng山沂水都被积雪覆盖,一队八路军战士从山坳里的村庄走出来,路边的xiǎo草从积雪下钻了出来,把一蓬蓬绿意向远处蔓延开去。路旁的xiǎo树在积雪下萌生出嫩芽,鲜绿可爱。村庄里炊烟缭绕。一只大公jī站在屋顶上引吭高歌,屋下面是已经开始忙碌的老乡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他在大店写生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高剑父是个传奇人物,他是广东番禹人,曾毕业于广东水陆师学堂和岭南学堂,后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