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限诱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作品相关 杨振宁其人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一切情况对外绝对保密的情况下,邓稼先专门为此请示了周总理。当天深夜,总理办公室的传达指示:如实地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没有一个外国人参与,完全是靠中国人自己完成的。这个消息让邓稼先激动万分,连夜写信,第二天一早信使就带着这封信飞到上海。此时,杨振宁正在参加上海为其举行的送别宴会,当看到这封信时,他的眼里顿时涌满了泪水,在周围人们疑惑的注视下,转身离开座位,走向洗手间。事后杨振宁回忆到:“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在许鹿希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凝结了太多如邓稼先般的科学家的心血,其中的许多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泣下。然而,这些故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是不为人知的。

    1986年6月,中央决定对邓稼先解密,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都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题目,大版的介绍邓稼先和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关系。一些知道些内情的人也纷纷打电话过来,说邓稼先怎么了,20多年来都隐姓埋名,现在突然在报上登出来,他还在世不在世?

    在拍摄和编辑这期节目时,我们怀着敬仰,内心始终回荡着一种神圣的情绪。邓稼先对两弹一星研制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后来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他不顾核辐射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以及弥留之际对生活的热爱……一切都让我们不忍在结构片子时做舍弃。

    只有一张奖励证书,让我们无法处理。那是八十年代国家对邓稼先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制的奖励,共有奖金1000元。当时在场的人有谁说了一句,原子弹五百、氢弹五百。这是邓稼先在世时领取的唯一一次的奖金。

    在我们离去时,许鹿希反复强调,两弹一星事业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2004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山东电视台播的纪念“两弹一星元勋”的片子。在原子弹爆炸40周年的日子里,真正为祖国发展作出无比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以及他们的配偶,绝大多数都还住在破旧不堪的旧房子里,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其他没有被评为两弹元勋、贡献没有两弹元勋那么大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则更不用说了,生活状况更是悲惨,更是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由于获得了诺贝尔奖,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对祖国根本没有作出什么贡献的杨振宁,回国养老却当作国宝供奉,可以住在独立的二层别墅里。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对待真正为她作出贡献的儿女的态度?

    所以,也难怪杨振宁可以对全球和全国的观众说,他在每个关键的转折点,都作出了(对他自己来说)最正确的决策,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幸运。

    是啊,谁叫你邓稼先这样的人那么傻啊,急急忙忙回什么国,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最后把老命都陪上了!到头来老婆不仅早早守寡,还一直只能住烂屋!住危房!!

    你看我杨振宁,82岁了,讨个年轻小老婆,可以让她一结婚就有别墅住,今天带她去海南度蜜月,明天带她去香港过春节,过段时间再带她去美国和欧洲旅行,由于拥有美国国籍,持有美国护照,带妻子“出国旅行”非常“方便”,这样的生活多好!多么滋润!你邓稼先这样的不会做正确决策的傻冒,跟我杨振宁这样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的人相比,能比得了吗?!

    五、杨振宁贪婪无耻

    可能由于杨振宁出身于名门,父亲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加上从小就聪明好学,一直都是在各种夸奖声中长大,结果导致他过于爱慕虚荣,好追逐个人名利。杨振宁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只知道为自己捞取种种好处,然后又不断自吹自擂的一生:

    1、在与李政道合作的时候,违背基本常规,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李政道前面。这是违背常规的,因为大家要知道,在两人合作的论文中,如果不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那么第二作者的贡献将会被别人认为低于三分之一,而不是贡献均等,所以一般来说,都是按照作者姓的第一个字母来排序的。

    2、在诺贝尔奖领奖时,非要跟李政道争先上台领奖。李政道既然最先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思想,而且按姓的字母序,李政道也应该先上台领奖,结果杨振宁以自己年长几岁之类的理由,先上台领奖,以作为以后向人吹嘘的资本。

    3、自己在芝加哥读博期间,被费米据收门下,等费米死了却来吹嘘自己比费米更懂场论,自己才是李政道的真正的老师,简直是让外人笑掉大牙。

    4、80年代、90年代初,国内还很穷的时候,他不回国,21世纪中国大学都变富了,待遇提高了,他也老得不行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很“爱国”,自己血液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简直天大的笑话!

    既然那么爱国,早干嘛去了?祖国穷的时候你干嘛去了,要说从美国退休,60岁也就是198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