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原一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节度使,同李纲的青睐有莫大关系。而且,在皇帝巩固君权时,龙卫军也出过力。也就是说,杨华是一个标准的天子门生。

    如果事实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杨华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也不让人觉得奇怪。在内心之中,王贵甚至有些鄙夷——不过是一个佞臣而已!

    可一看到这五十人的军队,王贵的想法有些改变了。能够把部队调教成这样的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离开广场之后。天已大亮。整个太原都醒了,到处都是喧哗声。首先出现在街上的是络绎不绝地牛车、骡车,每辆牛车上都拉着四个大木桶。“吱啊!”的车轮声在青石地面上滚过。发出阵阵轰鸣。王贵拉着一个路人问了半天,才知道这是从汾河上游运水的车队。因为太原这一年来死人无数,地下地井水都被污染了。怕瘟疫流行,居民吃水都要从汾河那边运来。刚开始,这个运水的工作由军队和太原府承担的。后来因为实在太麻烦,河东镇就将这个业务承包给了私人商贩,让商贩们自行经营。每月只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租金就是。

    街边的店铺也开门营业。一片下木门板的声音。不断有居民提着木桶出来买水,河水很便宜,一文钱一桶。

    然后出现的是挑着担子叫卖早点地贩子。还有大量进城卖菜的百姓。

    金军撤退后,城中已经解严,几乎在一夜之间,戒备森严的太原恢复了活气。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这座小小的城市突然繁荣起来。

    但街道上还是有一队队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回巡逻。

    王贵以前在汤阴本是个浪荡子。跑过很多地方。不管是在相州还是在东京。都没看到过这么早起床的人。宋时地城市军民都起得很晚,一般都要到中午时分才懒洋洋地走出家门。上街吃饭、溜达,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懒散而颓废地气息。相比之下。战争中的太原却显得精神百倍,活力十足。

    满街都是青年。这是一座年轻地城市。

    嗅着清新的空气,吹着晨风。王贵有些精神焕发了。

    在城中转了一个上午,王贵感觉背后始终有人盯梢,这让他有些不舒服。正要转身回去将那个尾巴揪出来,街道那头突然一阵骚动,有人在大喊:“快去水西门,那边有活儿!”

    “又活路做了,快走呀!”

    无数人从各条街涌来,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跑去。

    太原城里有太多没有工作地百姓,几万人闭上眼睛要睡,睁开眼睛要吃。现在,城外的土地已经荒芜,要想添饱肚子,必须工作。所以,当人们听到有活路可做,都骚动起来。

    王贵心中好奇,也随着人流朝水西门走去。

    走了半天,挤出了一身热汗,这才来到一片空旷地广场上。这一片以前大概是一处居民区,后来毁于战火,被平成一片空地。抬头看去,远处的房屋上还带着过火地黑色痕迹。

    再看广场正中挂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一排大字:太原府劳动力市场。

    横幅下面排了十几张桌子,桌上放在几个小木牌,上面分别写着:招聘木工、招聘铁匠、招聘泥工、招聘雇农。

    一下子挤了上万人,场面有些失控。

    桌子后面的小吏们声嘶力竭地大叫:“不要挤,不要挤,杨侯那里有一万多个活路可做,人人有都份。”

    “排队,排队!”

    长长的队伍排了起来,队伍中的百姓缓慢地向前走去。为了防止有人插队,甚至有一个小吏治提着毛笔逐一在民夫们身上写上号码。有一个小吏试图把毛笔朝王贵脸上画来,一看到王贵腰上挎刀,这才红着脸说了声:“抱歉,看错了。”

    百姓们都随身携带着社区出具的身份证明和保人的推荐,一个接一个走向前去登记造册。

    王贵仔细研究了半天,这才把这个所谓的招聘会弄明白。

    总的来说,这里需要招聘的工人分为三大类:“水泥工、土建工、雇农。

    水泥是什么东西王贵也闹不明白,据说那里需要一千个人;土建工需要五千,听说是去建新城,太原的确有些小,需要扩建;至于雇农,河东军军功授田之后,地里需要大量农民耕作。这一片要招一万人。

    三项加起来,需要一万六千人。如此一来,整个太原还真看不到一个流民了。不过。王贵还是发现不对,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全部依赖河东军,整个太原不就便成杨华的家人了?这已经是一个活脱脱的藩镇,难道……杨华想割据?

    一想到这点,王贵心中突然有些害怕。太原这么多人,又大多是青壮,将来若有事。杨华一声令下,满城都是带甲之士。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的文士跳上桌子,朗声道:“吾乃河东镇杨侯麾下记事虞允文,大家都放心,但凡有手有脚的。杨侯都会被你们一口饭吃。耕者有其田。寒者有其衣,饥者有其食。杨侯有信心把太原建设成一方乐土。请大家放心!有地是活干,等新城建好。杨侯会将新城的房屋、店铺平均分发给大家。至于去耕地的雇农。我河东军也不会亏待你们。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