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摩登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 十年一觉薄幸名 第七十二章 两颗星星引发的风波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周先生,我知道您刚坐了8个小时的飞机,一定旅途劳顿,但很抱歉我们现在不得不马上转飞墨西哥,剧组正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进行外景拍摄,这次拍摄的形成安排确实很紧,希望您能够见谅!”萧逸臣很客气的向周闰发解释他现在的处境,事实上他已经定好半小时之后的机票。

    周闰发这很大度的表示了理解,但他现在只能在飞机上进行短暂的休息,因为从墨西哥的沿海城市出发到剧组所在的那个小岛,还有很长的一段海路。但是加勒比海地区突如其来的飓风滞留他们的行程,三天之后,萧逸臣和周闰发才顺利的登上了剧组所在的那个小岛。

    就在两部续集同时拍摄的同时,由于加勒比海盗屡次遭遇飓风袭击,影片的拍摄进度大受影响。为了尽快结束拍摄工作,早日开始用电脑特效对胶片进行后期加工,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将剧组分成几队,同时开工。在加勒比海的一座小岛上,剧组搭建大本营,由詹姆斯-卡梅隆带队的第一拍摄小组在大本营拍戏。小岛海景极佳,白色海滩随处可见,在天然形成的港湾内,剧组搭建了一座小海港,海港的造型充满亚洲风情,按照剧本所述,那个小海港就是新加坡港。

    由里奇-海恩瑞奇斯设计的“新加坡”,是《加勒比海盗3》中最主要的一个新场景,18世纪早期的新加坡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模样?这可真是让里奇-海恩瑞奇伤透了脑筋,因为既没有任何真实的历史文献可供参考,而现代的新加坡因为发展得太快,早就已经不复300年前的模样了,所以剧组只能凭空的想象。由于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变迁,里奇-海恩瑞奇还特意去了中国的一些城市,拍下了一些可以用来进行对照的实物照片,然后再考虑东南亚文化对其可能会产生的某些影响,最终一点点还原出了300年前的新加坡,所以萧逸臣在小岛上看到的是一个风格介于中国和马亚西亚的特色的布景。

    詹姆斯-卡梅隆并没有对萧逸臣找来周闰发出演这个第三部影片的中国海盗没有任何的异议,但是在设计周闰发的造型上,剧组的化妆师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在征得了周闰发本人的同意之后,化妆师剃光了他所有的头发,接了一撮诡异的胡子,还在脸上留了块令人过目难忘的疤,最绝的是,周闰发手指上粘上了又长又尖的道具指甲,看起来像是过鹰爪功。片中发哥扮演的东方海盗头目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这一点设计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的格斗特色。

    而在犹他州著名的邦尼维尔盐滩地,剧组的另一个小分队也正在秘密的拍摄。白色的盐滩如加勒比白沙滩般耀眼,但只有半截船身的黑珍珠号,却犹如一头僵死的黑色怪兽卧在盐滩上,死亡的气息弥漫在四周。在电影中,这片白色盐滩就是地狱的入口,副导演按照詹姆斯-卡梅隆的要求要在这末日之地完成两组镜头。在《加勒比海盗2:聚魂馆》的结尾和《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巴伯萨被女巫提娅-达尔玛(她也就是被封印的女神科莉布索的凡人体)复活,以帮手的身份领着伊丽莎白前往中国海,设法救回杰克的小命。就这样聪明的编剧团队让贪得无厌心狠手辣还与杰克不共戴天的不死海盗,变成了杰克的救命恩人。与大卫-琼斯旧怨未结,老对手巴伯萨又冒出来添乱,发哥扮演的神秘东方海盗王,功夫深不可测,但也想对杰克下手,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实力足以收服所有海盗的英国舰队,蓄势以动。剧本中杰克必须与昔日的死对头巴伯萨联手,再说服骁勇的伊丽莎白,组成一支海盗联军,同大卫-琼斯一伙对抗。一场真正海上决战即将打响,这场决战将改变海洋的规则,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虽然身兼制片人一职,但萧逸臣在将发哥送抵剧组后的第二天就匆匆的赶回了美国,他可不能像其他剧组成员一样在这里尽情的享受阳光和沙滩,作为维亚康姆公司的副总裁,他现在办公室的案头上已经堆满了一大摞待处理批复的文件。他这个制片人,其实也只是一个兼职,这一点无论是剧组的成员还是他本人,都是这么看的。

    但是当他从剧组赶回洛杉矶的当天,就收到了一个一个很意外的消息,他竟然入选了今年的好莱坞星光大道。也就是说他即将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个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华人。这个消息是早些时候由洛杉矶名誉市长代表星光大道委员会宣布的。但让萧逸臣感到惊讶的并不是自己能够入选,其实他的入选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好莱坞星光大道没有理由拒绝一个连续获得了三次奥斯卡大奖的优秀编剧,令很多人包括萧逸臣都感到意外的是,他这次竟然获得两个星!

    好莱坞星光大道是条沿着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大道与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颗镶有好莱坞商会追敬名人姓名的星形奖章,以纪念他们对娱乐工业的贡献。每颗星皆由一颗水磨石制成:将其制成粉色五角星形并镶上青铜然后嵌入深灰色的方块中。粉色星形内是刻在青铜上的授奖者名字,在此下面则为一环状标志,代表受奖人领取星星的领域。电影摄像机的标志是用来奖励那些对电影事业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电视机标志则是表彰电视产业的杰出人物;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