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臣在七月末再赴欧洲,他的第一站自然是波兰,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约翰-威廉姆斯,如果说《辛德勒的名单》这部斯皮尔伯格的旷世杰作使人们对他的艺术创造力不能不刮目相看,那么这部影片的音乐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而约翰-威廉姆斯正是这部影片配乐的编曲,萧逸臣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说服这位音乐家加盟此片。约翰-威廉姆斯同时还请来了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帕尔曼和竖笛好手吉洛拉-费德曼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剩杭和缅怀的温淳气质。
约翰-威廉姆斯之前与斯皮尔伯格合作过多次,彼此都十分熟稔。约翰-威廉姆斯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萧逸臣和斯皮尔伯格对他的编曲都十分的满意,至少影片末尾那段经典的小提琴曲并没有因为影片延迟了一年而消失,这让萧逸臣暗自舒了口气。
其实萧逸臣这次并非专程赶赴剧组,和去年一样,他再一次接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邀请函。吕克-贝松用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好莱坞证明了自己,这件事在法国电影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少法国电影导演都开始反思法国电影为什么会陷入今天的困境,而更多的人心思则活络了起来,鉴于这件事的影响和萧逸臣在好莱坞电影界的名声,戛纳主办方依旧将他列入了颁奖嘉宾的邀请行列。
萧逸臣在剧组只呆了三天,就已经受不了那种压抑的沉重,亲临拍摄现场,萧逸臣受到的震撼甚至超过了前世观看这部影片时的感受。他不知道斯皮尔伯格是靠着什么样的意志才能够支撑自己拍完这部影片,看到斯皮尔伯格布满血丝的双眼,萧逸臣觉得这位犹太导演的压力不小。所以在离开的时候,他还特意提醒斯皮尔伯格注意身体。
萧逸臣从波兰直接登上了飞往戛纳的航班,但他的行程不慎泄漏,一到戛纳的机场,他立刻就被早已经等候在此的欧洲记者团团围住。这些记者关注的焦点,自然是和吕克-贝松和他的新片《这个杀手不太冷》。
先生,请问您这次到法国是否准备再带走几个像吕克-贝松那样的导演?”一开始上前提问的是一位法国记者,他的问题明显带着个人主观的色彩。这样的问题在美国没有记者会问萧逸臣,因为美国记者都知道萧逸臣有一张得理不饶人的嘴,这样的问题只会自找没趣,但遗憾的是这里是欧洲,记者们显然并没有像美国记者那么高的觉悟。
“遗憾的是法国只有一个吕克-贝松,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把法国所有的导演都带到好莱坞!法国人一向标榜自由,但我觉得在对待电影的问题上,好莱坞要比法国电影界更加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觉得你们法国记者在向我提这样问题的时候最好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法国留住像吕克-贝松这样的人才?如果你们连这个问题都弄不明白,就来向我提问为什么我要到法国来寻找导演,这其实是很无知的表现!”萧逸臣毫不客气的回敬道。
“这么说先生这次来已经有了明确的招揽人才的打算?”这个记者的问题显然要比前面那位聪明很多。
“其实好莱坞从来不缺少人才,但好莱坞对电影人有一颗更加包容的心。我从没有用金钱和荣誉诱惑过任何一位法国的电影人,他们到好莱坞去发展都是他们个人的选择。我在这里能够明确告诉各位的只有一点,作为派拉蒙影业的副主席,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所有来参加这次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人,无论你是什么种族,也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觉得你足够的优秀,派拉蒙都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萧逸臣并不介意欧洲的记者为派拉蒙做一下免费的宣传。
先生不觉得吕克-贝松导演的新片是在讽刺美国的司法制度?”另一个记者将矛头指向了吕克-贝松的新片。
“美国的司法制度尽管并不完善,但我恕我愚钝,我并没有从吕克-贝松先生的电影中看到太多现实美国司法制度的影子。我只知道在美国人们很喜欢这部影片,而且其中并不缺少警察!”萧逸臣明显是在讽刺这位记者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区分艺术和现实。匆匆赶来的戛纳电影节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给其他记者提问的机会,在他们的陪同下,萧逸臣终于得以顺利的离开机场。
这次戛纳萧逸臣特意向主办方询问了自己的红毯伴侣,当他得知竟然苏菲-索玛和他一起走红毯,他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在他的要求下,那位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用很标准的英语向他重复了一遍结果。
“你确定是苏菲-索玛?”萧逸臣还是有些弄不明白戛纳组委会的意图,“那安德列-左拉斯基先生怎么办?我在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名单之中明明有看到他的名字!”安德列-左拉斯基正是苏菲-索玛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