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手撑着下巴想了想,有一点失望的问道:“那个化粪池真的没办法实现么?用青砖沿着开好的沟垒一个管道不可以吗?”
涯的眉眼更加柔和:“用青砖垒一条管道确实可以,但是中间的缝隙还有防水性却无法保证啊。”
佳期仔细想想,确实现在还没有水泥,光是用砖石结构的管道还不知道能支持多久呢,于是也就点头道:“嗯,师父说的对,就按照师父说的办吧。”
卫央想了一想,补充了一句:“不如在厕间门外放置一口大水缸吧,如厕以后随手就冲洗了。厕间用青石板隔了就好。”
涯与佳期闻言同时点头称好,卫央因此也小小的开心了一把,小脸都放光了。
规划好了厕所,佳期又顺势提出将原先的浴间隔出一个专门的淋浴间。说是淋浴间,其实也就是隔出一小块地方立一根固定的柱子,柱子上装钩子,再用软皮子做个水袋,一端按照莲蓬样式打些铜扣子,然后装了热水挂起来,拧开铜扣子,就有水滴下来,足够**洗个战斗澡的。而佳期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其实是她同样对于浴桶这个多人共用的物事也心怀恐惧,谁知道这里边有没有什么人是有什么不知名疾病的,再说了,如果来月事了还泡澡……那画面想想就足以让她打寒颤的。(某绵补充:现在佳期还没有初葵~还是小女孩哟)
唉,唯一值得谢天谢地的就是空岚国文化气息浓重所以连带的造纸业也发达,所以这里的人如厕之后都是用手纸而不是用厕筹直接刮PP……
某绵历史小教室:古代人用厕筹来解决这一问题。称“厕简”。古代上厕,不用纸而用厕筹。筹为木或竹削成的小片。用毕后以水涤尽,以备下次再用。贵族之家,以锦襄盛筹,以备取用。纸张发明后,因价格较昂,仍用竹木筹。至元代始有用纸之记载。或曰此俗传自古代印度,故中国寺院中皆沿袭之。《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沉酗既久,转亏本性......虽以杨愔为宰辅,使进厕筹。”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明陶宗仪《辍耕录.厕筹》:“今寺观削木为筹,置溷圊中,名曰厕筹。”还有就是在古代,更衣也暗指去厕所,跟目前的洗手间叫法类似。很早以前的有钱人家,上厕所是要换衣服的(估计是PP擦不干净会弄脏衣服臭臭的,=w=)。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厕所修得富丽堂皇,一般都有十多个身着艳丽服装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门口迎候。家中来了客人,看见这种光景,都不好意思去。当时有个王大将军不管这许多,直接脱了身上的衣服进厕所,嗯嗯之后,穿着婢女准备好的新衣服出来,神情中还充满了骄傲。从这一细节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古人会把上厕所称为 “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