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2节:第一章 美国经济衰退是飞来横祸还是自食其果(22)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个古老的道理也许能够说明问题。经过市场竞争的磨炼,加之国家政策的变化,一些民营企业逐渐显示出了自身强大的实力和优势,它们依靠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在中国市场上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恒安纸业、正泰电器就是很好的例子。
“下海”,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人们把它视为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而更多人则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迈出了第一步,毕竟这对太多人来说是第一次。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很多人顺利地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正是此时的中国市场吸引了无数的外国商人,他们纷纷把银子撒向了过去一直不屑一顾的中国市场,这个变化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大了点,不过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的商人,在中国市场判断上不得不说是精准的。外资、合资和各种合作项目纷纷活跃在中国市场上,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潜在消费市场大,能够容纳这些产品,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促使这些产品很快形成了规模经济。
这十年对中国制造业市场来说应该是最热闹的十年,也是最艰难的十年,也正是这不一般的十年为未来“世界工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飞速发展的十年
几乎可以肯定,中国沿海地区在第二个十年的资本积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使它们朝向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成功转变。低成本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使它们换回了大量的OEM订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在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各种鼓励政策以及中国制造业占领本土和亚太制造业市场的战略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
事实上,通过学习沿海地区的经验,长三角和浦东开发区也凸现了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电子产品、儿童玩具、服装皮鞋、纺织加工等产业更是蒸蒸日上,同时一些港资、台资企业也大量涌现,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快。曾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深圳到东莞的高速路塞车,那么就会造成全球的内存涨价。
谈及近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不得不说起中国加入WTO后质的飞跃,利用这一契机,中国迅速进入了世界市场,也许以下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据海关统计,2002年1~8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891亿美元,增长23?8%,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49?3%,净增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量的68?43%。其中,出口952?6亿美元,增长27?2%,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约10个百分点;进口938?4亿美元,增长20?4%,进口增幅低于出口近7个百分点,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从出口类别看,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类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和零附件、家用电器及零件为出口前两大类产品,前8个月累计分别出口193?46亿美元、119亿美元,分别增长57%、40%。同时,发电设备、纺织机械、钟表、自行车等在2001年出口下降的产品,2002年也止跌回升。在出口的拉动下,机械、电子等装备加工行业产销形势进一步好转,1~8月,机械、电子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2?7%和21?1%,产销率达到97?18%和97?72%,成为工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经济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此时联想、海尔、华为等世界知名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机床、汽车等大型制造业也纷纷进行了国际并购。中国的工业品和消费品市场也完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中国的制造业市场逐渐国际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的空前激烈,生产品种越来越丰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回首中国制造业走过的三十年,振奋人心的一幕幕让人目不暇接。数字固然客观,然而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上,在金融风暴寒流侵袭下的今天,中国制造业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很多人说中国制造业从“春天”走到了“冬天”,随之而来的也许是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