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鲜战争备忘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部分 麦克阿瑟的迷梦(1)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

在麦克阿瑟的催促下,沃克已制定出第8集团军挺进鸭绿江的完整计划。英联邦旅已进入阵地,其中许多来自香港的士兵还穿着热带服装,没有一人有全套像样的御寒装备。朝鲜半岛的风夹着冰碴往脸上刮,让这些士兵头一次领教朝鲜的冬天,有生以来从未经受过如此严寒。11月19日,风云骤变,接连12小时的倾盆大雨,使钢铁般坚硬的冻土变得泥泞不堪。英军的行动被迫推迟。

11月21日,捷报传来,东京麦克阿瑟的指挥部一片欢腾。东线第7师的先头部队库珀特遣队长驱直入,末遇任何抵抗,进入鸭绿江畔的一个小镇,惠山津。阿尔蒙德驱车30英里赶去拍张临江眺望中国东北的倩影。麦克阿瑟欣喜若狂,致电第10军军长:“最衷心地祝贺,内德,转告戴维·巴尔的7师中了头彩!”这位第7师师长的中文名字叫巴大维,曾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出任美军驻国民党政府军事顾问团团长,目睹过蒋家王朝覆灭的过程,自认为了解中###队,因此他第一个打头阵,率部向鸭绿江畔冒进。这是美军到达中朝边境的第一支也是惟一的一支部队。

这一日,摄影师们倾巢出动。不少官兵得意忘形,丑态百出,效仿当年丘吉尔和巴顿在莱茵河畔的行径,朝鸭绿江中大撤其尿。这一景象若被对岸中国哨兵通过阵地望远镜看到了,定会大惑不解。

这一消息登上头版头条。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弹冠相庆。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洛维特居然郑重其事地建议麦克阿瑟应为设立非军事缓冲地带创造条件,部队后撤至鸭绿江以南建立防御阵地。

22日之后,麦克阿瑟继续大举北进。他是如此轻敌,以至于志愿军甚至仅靠收听美国、日本、韩国的广播,就可以大致知道哪支敌军进到何方,目的地是何处。而中国的保密工作成效之好,甚至直到30年以后,美国人还认为率军入朝作战的是林彪、黄永胜!

11月22日,感恩节前夕,虽然美军后勤补供不足,却不妨碍将大批火鸡、酸果酱罐头、南瓜馅饼运抵朝鲜,让美国大兵人人得以享受传统的感恩节聚餐。

在美军西北前线,1军各团指挥所印刷了精美的菜单,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彻底烧焦的村庄废墟中央点缀起节日蜡烛,有些单位居然发放了威士忌酒,官兵还洗上了热水浴,更换了新军服。

鸭绿江边的惠山津,库珀特遣队的工兵吃完感恩节晚饭之后接着抡锹挥镐,构筑工事。远在南方,陆战5团已在长津湖东岸展开,陆战7团正向湖的另一侧运动,大兵们一面啃着冰冷的口粮一面咒骂该死的天气,他们的火鸡大餐第二天才能送到。天气严寒,一个士兵去厕所,结果屁股冻在了马桶上,只好请军医把他弄下来。

11 月24日上午10时,沃克的总攻击以猛烈的预备性炮击开始了。40分钟后,麦克阿瑟的座机在清川江边的前进机场着陆。沃克和1军军长米尔本将军在机场迎接。麦克阿瑟一下飞机,就神态轻松地蹲在地上抚弄米尔本的德国牧羊犬。听罢战况简报,他乘吉普车前住9军军部,在那里军长约翰·库尔特少将报告说,他的部队急于挺进鸭绿江。整个100多公里宽的战线上进攻部队几乎未遇抵抗。

此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到麦克阿瑟扯开嗓门答复说:“你可以告诉他们,赶到鸭绿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证说话算数,他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晚餐。”

在场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牢牢地抓住这个话题,问:“将军,您的意思是否是说,这场战争能在圣诞节之前结束?”

麦克阿瑟口若悬河:“是的。我左翼部队的强大攻势将势不可挡,任何抵抗将是软弱和没有希望的;我右翼部队有强大的海空军的配合,将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左右两翼在鸭绿江边的会合,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战争的结束。”

“将军认为中国军队有多少人在朝鲜?”

“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

“胜利后的打算是什么?”

“第8集团军调回日本,两个师去欧洲……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

第2天,11月25日,美国各大报刊刊出的标题是:《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圣诞节士兵可以回家》、《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圣诞节攻势”这一战役的名称从此具有了讽刺的意味。

“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这句话以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永久的笑柄。尽管日后麦克阿瑟在他的辩解和###中极力否认自己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所有在新安州机场上的美军高级军事将领和大批的记者都是见证。

麦克阿瑟自己后来气急败坏地辩解说:“在和一些军官的谈话中,我告诉他们布莱德雷将军希望圣诞节前把两个师调回国,要是赤色中国不干预战争的话……报界将这句话曲解为我们必定胜利的预言,而且这个伪造的歪曲的解释后来被用来作为狠狠打击我的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

视察前线的5小时里,麦克阿瑟像往常一样踌躇满志,裹着花哨的方格围脖,同战地指挥官闲谈,对凛冽的寒风毫不畏惧。午后,他重新登上座机,随行人员个个做好返回东京3小时航程的准备,不料麦克阿瑟指示驾驶员飞往鸭绿江口。此语一出,满座皆惊。

座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