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温见她无恙,料是那寒星冷玉的灵效。这时怕再夹缠下去,自己实在心烦,便转身疾走,眨眼间已超过几座山峰。他听郑敖提过要带上官兰赶返襄阳菩提庵,自己虽然不想追上她解释误会,但此刻无处可去,便不知不觉也向襄阳方向走去。
走了几日,忽然听说东海碧螺岛主于叔初已经发出好些帖子,邀请几个武林高手到襄阳红心铺去,参观他和石轩中争夺天下第一剑的决战,时间在半个月后举行。史思温听到这消息,不由得振奋起来,暂时放开心中的创伤。因日期无多,便急忙赶路。
剑神石轩中的大名本来就震动天下,这次在碧鸡山上战败,跳下悬崖,天下知道他没有死的并没有几个人。这时忽然传出于叔初要和他比剑的事,登对轰动了江湖。一方面奇怪石轩中如何又能不死,另一方面因这两位都是封家中的超等高手,平日谈论起来,为了他们的高下,总有一番争辩。如今他们不但碰上了,还公开向天下宣布比剑,因此大家都有机会去观摩印证,哪能不一传十,十传百?不须数日,便传遍了武林。
沿路上史思温发现了许多同路人,一望而知都是武林健者。大家都行色匆匆,向襄阳的方向赶去。他心中明白这些人都是由南方赶到襄阳参观这一项天下第一的比剑盛会。
晚上落店或是路上打尖时,随时随地都听到他们在谈论此事,大部分人都因东海碧螺岛主子叔初威震武林多年,剑法一向号称第一。加上多年修为,功力深厚,故此认为于叔初稍占上风。
史思温听多了,也暗暗替师父忧虑起来。心想可惜自己不知师父所在,否则早两日见到他,便可以把自己新近得到的天玄秘录献给师父参考。这本秘录之内,遍载天下各家各派的武功,玄阴真经以及于叔初的碧螺剑法,也有记载,但因这本秘录完成在于叔初出道之前,故此由于叔初发扬光大的碧螺剑法,所载有限。不过这样已可供参考之用,自己这一路上潜心体味,已感到获益良多。
看看还有三日路程,便可抵达襄阳,但距比剑之期却尚有五日之多,史思温已买了一匹马代步,揽辔缓行。心想不必到得太早,看这情形,天下武林之人俱都闻风云集襄阳,一定找不到宿处。不如慢慢走,恰恰赶上比刻大会,最为上算,在路上屡屡碰面的江湖人,大概也是同一心思。故此都一改前几日拼命赶路的办法。
中午时分,街上一家饭馆几乎被各方豪杰挤破,史思温意兴阑珊地缩在一个角落里,吃饱之后,付帐出门,牵马出镇。蓦地发觉有异,原来此刻所有的人都纷纷避开他,因此他本来落寞的心情,又加上一层了的孤独的气氛,但他毫无兴致理会这种特殊的情形,出了镇外,便上马徐行。
忽地一骑风驰电掣地追上来,到了身边,速度立缓。史思温抬目一瞥,只见马上人面目清俊,一身书生装束,腰间悬着长剑,朗目含威,正深深凝视着他。史思温自然不会害怕,也自凝目打量,第一眼就感到这年纪极轻的美少年,一定是正派之人,再细看一眼,却禁不住微微一笑。
那美少年长眉轻轻一挑,眼中微微露出温色,大声道:“有什么好笑的?”
史思温并不计较他挑斗的语气,好声好气地道:“没有什么,我心里想起另外一件事而已。”
那美少年见他答得和气,长眉又是一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师父是谁?”
史思温暗想这美少年不免太过咄咄迫人,这种不客气的态度,如换了别人,多半立刻就得打起来,但他仍不生气,心想这些人都是来看碧螺岛主于叔初和师父比剑,自己倒不便提及师父之名。当下问道:“尊驾与我不似有订交之意,何必问我姓名来历。”
美少年尖锐的哼一声,道:“早晚我会知道你的来历。”
史思温笑一下,不去理他,美少年一抖缰辔,跨下骏马长嘶一声,绝尘而去。史思温这时才觉得这一场闷气受得太莫名其妙,真想追上去。反过来盘问盘问他。但他毕竟无性忠厚,又得石轩中数年意陶,气量宽宏,只间了一会儿,便自放开此事。
又走了数里,身后蹄声大作。回头一望,只见两骑衔尾急驰而来。史思温看看路面不宽,生怕彼此碰上,便勒马躲开一旁。
这两骑电掣风驰般从他身边掠过。史思温神目如电,迅速一瞥,已瞧出前骑是个六旬左右的人,身上装束朴实而大方,气度威猛。彼此一掠而过时,目光碰了一下,都感出对方目光极是锐利。后一骑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长得剑眉虎目,气宇不凡,是以目不旁瞬,看也不看史思温。
眨眼间这两骑已驰出里许,史思温方在猜想那老者是什么来历,何以气度威猛,令人震慑,忽见那两骑转回来,迎面碰上。老者便勒住马,那对锐利而又威光四射的眼睛,在他身上以及坐骑转了一匝。
史思温拱棋手,道:“老丈去而复回,莫非有什么指教?”
这两句话如出于别人之口,在这种情势之下,必定是反面的意思,但史思温的表情和口气都十分诚恳,令人不能忖想他乃是质问的意思。
那老者微咦一声,含笑拱手还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