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白双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页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九回未了之局

    灵隐寺座落在灵隐山下,它不仅是杭州最大的古刹,而且系名闻遐尔的禅院。建筑宏伟,结构雄浑……

    溯自东晋咸和年间.有一个印度僧人,名曰“慧理”,他负笈东来华夏传道修行,鉴于西湖明媚、赤阴钟毓,遂在该处落脚,四方托钵募化,建造了这座名刹。

    千余年来,由于历朝兴衰荣辱.该寺几次遭受兵焚毁摧.据考据.它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共分七十三座殿堂.僧侣多达三千余人!

    大雄宝殿君临天下,它重檐三叠.具高度几及十四丈之谱。二旁左右经塔犹如守门神将,四周则分布着、围绕着千佛阁、轮藏阁、联灯阁、觉卓阁、大树堂、尚鉴堂、紫竹林、万竹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声音。

    这首五律乃是唐朝进士常建游常熟县破山寺见最生情所写。

    倒也没有什么,因为后面一首完全不同,是以特别表明一下。

    钟声杂笙歌,下方城郭近;遥天浸白波.古木蔼青丛.

    路自中峰上,盘回山薛萝;到江吴地近,隔岸越山多。

    这一首诗的作者非但是个绍兴和尚.他法名很怪,叫释处默。

    “释”就是和尚,“处默”大概是不喜欢讲话的意思吧?

    他也是唐朝时候的人,因为写的正是杭州地方.山上的钟声夹杂着城内的笙歌;蔼蔼的青丛古木,也遥对着钱塘江门的波波浪涛。

    还有,还有江的一边江苏省就是昔日吴城.另一边则是越国的领土了。

    释处默所写的地点是圣果寺。但圣果寺距灵隐寺并不太远,因此也可以说是完全—洋!

    这也是景.根本没有什么。所不同的乃是此处为配合上面一首五律古诗的韵意,故将其中语句给倒装了好几句。

    七月十六日辰牌时分.灵隐寺内的轮藏闹中有数百僧侣.他们盘着双膝.席地上在蒲团之上,正在聆听一个螺发、环眼、国脸、阔嘴的行者说法。

    麦小云兄弟举步迈了进去.也坐在后面倾听起来了。

    和尚们个个法相凛然.轮藏阁满阁气氛肃穆。

    佛教,乃引自天竺佛国,全盛于隋唐年间.历来资深的上人、法师,据中又加以创新.加以增删.遂分为“大乘”与“小乘”。

    大乘探讨哲理.小乘究研论修。

    大乘分为——

    “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或瑜珈宗.宗师为玄奘师。“天台宗”——乃系“智颛”创立于天台。“华严宗”——宗主杜顺,二祖智俨,发扬于终南。

    “禅宗”宗主乃是“菩提达摩”.二祖慧可,后又化成南北两派,南派上“渐悟”.渐悟必须积修,经年累月.逐渐成佛。北派主“顿悟”,顿悟即是立地成佛.不必参禅,不必修学.更不须要净土:净土乃修参之所.只要一旦福至心灵,一悟即成。小乘分“俱舍宗”、“以实宗”其他散宗尚有“三论”、“密宗”、“律宗”、“净土宗”等等他们皆是各自为政,自立门户.但也合而为一!

    “苍濛一粟,宇宙混沌.大地遂分,万物乃生。”

    “初生万物.本乃一体。是以万物皆备于我。人若能破除我与非我之境界,则谓们‘仅情’,亦曰‘彻悟’。”

    阿修罗·百舍,操着生硬的中原之音、华夏之语.侃侃的畅谈着。

    他,国籍印度,却能通中华数种方言.说起来也真是难能可贵,这乃是持之以恒、经常跋涉在二国市川之间,散播教义.广弘佛法,又时与边陲居民练研,切磋,始臻此境。

    “凡物必先有理,后方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物既生聚,必秉此理而有性,必秉此理而有形。”

    阿修罗·百舍,也是盘膝坐在蒲团之上,们他的蒲团宽大,他的讲台高耸,黝黑的脸上一片湛然,几有忘我之境!

    麦小云兄弟,他们也算是半个和尚,二十年的教养与熏陶.全在青灯古佛之间所进行,心中深植禅根.是以阿修罗·百舍语言中暗具之玄机.他们都能一一听得入耳,领悟于心。

    “形是气之凝聚,性由理所诞生。气分阴阳:阴气静,沉而下降;阳气功,浮而上升。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毁;气清者为圣.气浊行为愚。”

    轮藏阁中鸦雀无声,寂静异常,人人皆是泥塑木雕、金铸石凿.只有满楼的熏风和那摇曳的树影。

    “当、当、当……”三响动听悦耳的钟声,悠悠的由钟楼传了过来.回荡四壁.波波层层,犹饿龙吟。

    麦小云抬头望望窗外.太阳离正中尚差一截.该是巳末午起的时刻,也就是述法的、听道的人停课休息准备午膳的时候.俾便有充裕的时间,让传教行者下午在大雄宝殿向广大群众,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们主持孟兰盆会的延续。

    和尚们像浪潮一般的站了起来.人人单掌凭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