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斯彼尔伯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大白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白鲨》不过是一部用以赚钱的灾难片,然而,它就是一场灾难。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25年6月28日,登载于《纽约邮报》

  斯皮尔伯格为《大白鲨》及时向公众道了歉。1978年他曾向纽约一位观众坦率
地说了一番话,表示这部影片今天在他看来也是“凶残、肮脏和野蛮的。它除了与
我个人有关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它是我精心设计的影片,我每剪辑一个镜头心中都
充满喜悦,因为由此我看出它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从未看到过一部影片
能像它这样把人卷进强烈的情绪中去。”
  但是应该承认,斯皮尔伯格拍这部片子也是迫于形势。随着“爱与和平”的影
片不能取信于多数观众,电影业再度倾向以娱乐为目的的影片:爆米花影片。《教
父》和《酒吧间》以它们极强的故事性、高超的制作水平和易上口的音乐曲调扫荡
了1972年的奥斯卡奖候选人名单。《大白鲨》正是这种既顺应形势又符合斯皮尔伯
格事业发展的影片。在这种形势下,他用不着回避对本切利小说中那些大白鲨的展
现,用不着顾忌对夏日云雾下那些诱人的、在你面前晃来晃去的游客们的大白腿的
展现,这一点对市场、对斯皮尔伯格的同事和朋友都是十分敏感的。
  是斯皮尔伯格的本能使他成功。当他拍完《横冲直撞大逃亡》后,作为一名年
轻的导演,他激起了人们对所有年轻导演的狂热。《大白鲨》又一次给斯皮尔伯格
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被同行佩服、怀疑、憎恨的魅力。好莱坞拥抱着一个神童,但
却从不相信他。有道是最热心的人往往是第一个打算毁掉你的人。无论如何《大白
鲨》赢得了观众,仅从它的国内票房收入就赚回2.6亿美元。然而,斯皮尔伯格的那
些“电影艺术科学学院”的同行们,通过每年的“学院奖”投票形式,长达20年时
间不授予斯皮尔伯格本人一个奥斯卡奖。


  即使在1974年前几个月斯皮尔伯格拼命研究《大白鲨》手稿的日子里,他心里
仍想着“注视天空”。经过反复推敲,他根据黑奈克的名句将它改名为《第三类接
触》。1973年10月,环球公司通知斯皮尔伯格准备去为他们执导巴伍德和罗宾斯的
另一个剧本《清水》,可在《大白鲨》完成后,他们除了《第三类接触》外,没再
让他拍任何电影。斯皮尔伯格认定:电影应该成为他所倾心的事物的选集,应该是
对贯穿他整个青春时期的流行文化的一种认可,于是他打算自己去写剧本。
  《大白鲨》这本书在1974年2月的发行量似乎是虎头蛇尾。然而上千册的发行量
仍把它推上了加利弗尼亚畅销书行列。斯皮尔伯格、扎纽克、布朗和几位朋友每人
买了100本。他们将大部分书签上宇送给评论家和“评论族”成员。餐馆对书商们来
说是最重要的目标,他们在书里为许多餐馆做了广告。用不着进行全国范国的统计,
仅就本州而言,到售书第一天傍晚7点的统计,《大白鲨》成为最成功的书。几周后,
该书(平装本)版权以57.5万美元卖给了矮脚鸡(Bantam),不久,它的销售额仅在美
国本土就爬上了950万册的销售顶峰。
  这本书以它接连不断地在各地畅销所获得的巨大成功震惊了整个出版界。本切
利的儿子奈斯安尼尔也是个小说家,孙子罗伯特·本切利是《纽约人》杂志幽默拦
目的撰稿人,偶尔还当当演员。彼特·本切利本人是一名自由记者。他们都或多或
少地拥有这个家族特有的天才。道布拉迪曾为4页篇幅的《大白鲨》剧本大纲付给本
切利1000美元作为7500美元稿酬的预付款。而本切利的第一稿居然曾让大家怀疑他
们是否为此浪费了钱。
  本切利本人始终对是否能把小说中追捕鲨鱼的过程和一些次要情节贯穿于剧本
之中没有信心。斯皮尔伯格抱怨说他这本书有点儿《教父》的味道,有点《人民公
敌》(Enemy of the People)的味道,还有一些《白鲸》(Moby一Dick)的味道。艾米
蒂的邮局局长警告大家,这只鲨鱼就像梅尔维尔的鲸鱼一样具有神力,不可摧毁。
有一个镜头本切利表示同意:鲨鱼杀死胡波和奎恩特并毁坏了他们的船后,它不再
理会布鲁迪而径自沉到深海中去了。“一个幻影般的东西逐渐消失在黑暗中。”奎
恩特的尸体就像亚哈的尸体一样向前漂去,双臂伸开,头向后仰,“张开的嘴巴像
是在无声地抗议。”斯皮尔伯格后来说,“我和卡尔·高特里伯一起花了很长时间,
从《大白鲨》的完成本中将介乎于梅尔维尔和高特里伯、介乎于梅尔维尔和本切利
之间的内容挑了出来。”
  又过了几个月后,本切利送来了3个剧本,无论是斯皮尔伯格还是制片人都不喜
欢。随后本切利拿着那3个剧本去了嘎纳电影节,最后到百慕大写他的小说去了。斯
皮尔伯格被《大白鲨》困扰着,后来他自己承认他曾3次想放弃这个电影。扎纽克和
布朗也和他一样,始终对此举棋不定,不仅因为他们缺少导演和剧本,更重要的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