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争之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252章 雪后觅芳踪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庆忌起身行至殿外。站在长廊下望着密密落下。轻盈飞舞的雪花仔细思索半晌。自言自语的道:“孔丘升任大司寇的事十有八九能够成功。”

    范蠡随出殿外。站到他的身侧。一听此言便问道:“大王依据何来?”

    庆忌分析道:“第一。姬宋在孔丘辅助下。近来声势大涨。而三桓却因家臣造反。势力有所削弱。再加上夹谷之盟中姬宋君臣的表现十分出色。三桓找不出明确理由反对;第二。寡人遣使向季氏、叔氏求婚。季氏虽迄今尚无明确表示。不过对于鲁君的示意。他同样没有答应。鲁君与三桓虽然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可他们是一根藤上的瓜。休戚相关。共损共荣。在这种内忧内患的关键时刻。他们君臣非不的已是决不会失和以予外人可趁之机的。因此季孙意如很有可能在任命大司寇一事上向鲁君做出让步。以修补彼此关系上的裂痕。”

    “大王分析的有道理。”范蠡捻着胡须。困惑的道:“不过……一个鲁国司寇的位置而已。何以大王对此事如此关

    庆忌道:“孔丘一旦上位。十有八九会诛杀少正卯。此二人嫌隙之深。寡人曾亲眼目睹。寡人怜惜少正卯是个难的的人才。不想他就此死去。”

    “ 少正卯?”范蠡一怔。随即恍然道:“臣也听说过此人之名。此人与孔丘并列为鲁国两大闻人。他与孔丘一样时常聚众讲学。在鲁国极具声望。孔丘主张复古周礼。此人主张变法革新。孔丘倡礼。此人倡法。两个人时常针锋相对。那是一定合不来的。不过此人从无恶行。又是大夫的身份。岂能轻易处置。孔丘素有贤名。会仗公权而报私怨么?”

    “人无完人。而且。如果一个人自以为他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给国家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他就不会为此羞愧。说不定还会被他自己所感动。认为他这是我不入的狱。谁入的狱呢。”

    “我不入的狱。谁入的狱?大王。此言……何解?”

    “哦……。意思就是说。有些善行目的。必须要用不义的手段才能办到。因此做那事的人即便做成了这件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他个人的声名利益却会受到损害。因此许多想行善的人会望而却步。可是这种事总要有人去做的。我不去做。谁去做呢?”

    庆忌笑了笑。轻轻说道:“有了这种自我牺牲成就大义的心理。即便受人指责。他也不会羞愧的。说不定还会因为他的高尚而自我陶醉一番。问题是如果他的手段固然不义。所达成的结果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呢?”释迦牟尼比老子小五岁。孔子比释迦牟尼小十五岁。释儒道三教圣人此时名气虽然很大。但是都还未成正果。佛教传入中国还有几百年时间。庆忌不想对他多做解释。转而问道:“以范卿之见。治天下。法与礼。何者为重??”

    孔丘是理想派。范蠡却是实用派。若要他来选。自然会选择法治。是以范蠡毫不犹豫。立即回答道:“自然是以律法章程作为子民行动的准则。”

    庆忌微笑点头道:“好利之心是人的天性。而道德之风却在于后天的培养。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具备足够的道德。那就唯有以法约束。使他们知道一旦违犯了既定的规则。他们会付出比所的更大的代价。才能使不愿意遵守基本道德的人中的大多数。也只能去遵守这个规则。赤忠治法。迄今毫无进展。荆林在东夷。手下又缺良将。寡人很想让赤忠重新带兵。若是有少正卯来接替他的职位。那是最好不过。”

    在庆忌看来。仁义道德是周礼的核心。却不是周礼的发明。而是对人类社会形成后的传统美德的一种归纳和提炼。道德不是儒家的专利。世上没有周礼之前。有比干之忠。亦有费仲之奸;儒家不受重视时。有蒙恬之忠。亦有赵高之奸;待到周礼儒术倡行于天下时又如何?照样有岳飞之忠和秦桧之奸。忠于奸。道德与非义。这些现象不会因为儒家的存在与否而消失或产生。治理一个国家的保障。是法律和制度。他的手下没有对法进行过系统研究的人。少正卯做为法家先驱。正是他急欲求取的人才。

    庆忌叹道:“可惜。我们现在对鲁国鞭长莫及。如果少正卯无恙。他不会来我吴国。若是他真的有了事。我们想救也来不及了。”

    范蠡略一思索。说道:“大王既看重此人。我们不妨做些努力。若能救的他性命固然是好。若是不能。也没有损失。”

    庆忌摊手道:“寡人在鲁国只有一些耳报斥侯。如何及时救他性命?”

    范蠡微笑道:“不是还有小蛮姑娘和摇光姑娘吗?两位姑娘在关系到整个家族前程的婚姻大事上做不的主。却不代表她们在各自的家族事务中毫无影响。若是她们能让季氏、叔孙氏对这个少正卯关照一下。孔丘就是想杀他。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小蛮……很难……。不过摇光……”。想起摇光平素在叔孙玉面前说一不二的模样。庆忌眼睛一亮。连声道:“不错不错。可以一试。寡人这就修书一封给摇光。让她想办法照拂一下。”

    庆忌急急返回殿中写就一封书信。着人快马加鞭送往鲁国。这个法子能起多大作用他心里也没准。如今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