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争之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236章 入主吴宫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位王叔、孙相国。你们看看。这是寡人初步拟定的官吏名单。你们看看可有什么意见?”

    庆忌递过自己草拟的名单。掩余、烛庸和孙武接过来。凑在一起认真的看起来。六卿、五官、上将军、上大夫。朝中重臣的安排一行行看下来。烛庸首先把浓眉一蹙。困惑的问道:“大王。这名单上。有许多都是朝中旧臣啊。公子光、夫差先后称王时。这些人为求自保。附逆阿谀。大王复国登位。他们更是寸功不曾立。大王未对这些人抄家灭族予以惩戒治已是天大宏恩。怎么可以还要重用他们呢?”

    庆忌颔首道:“我用他们。原因有三。一:使用旧臣。尽量不做大的变动。可以安抚民心。民心定则社稷定。社稷定这江山才能坐的稳。如果说他们不曾为寡人的新吴国立过大功。那么此后却是一定要立下大功劳的;二、如今吴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寡人军中多是武将。擅兵事而不擅民事。这些人长于治理政务。而且熟悉吴国上下情形。所以能迅速发挥作用。使寡人的朝廷尽快恢复对吴国的统治;三、这些人皆为吴国之臣。或名声显赫、或才干出众、或为耿介君子。对我吴国一向忠心耿耿。公子光篡位自立。对他们来说区别只是谁做大王而已。他们或迫于形势。或为求自保。这样做也算是情有可原。寡人正是用人之际。岂可因小失大。水至清则无鱼啊。有些事。能包容的便只有包容!”

    掩余捋须赞道:“大王说的是。要尽快恢复吴国元气。这些老臣还是要用的。只是。咱们军中诸将战功卓著。如今大王稳坐了江山。这赏罚却不可不分明。以免诸将心生怨尤。”

    庆忌笑道:“寡人明白。你看后边。这些有功之臣皆有封赏。而且仍然掌着兵权。只是他们毕竟不擅民政。寡人不想弃长取短。让这些武夫转而去理民政之事罢了。”

    掩余点点头。继续向下翻阅着。烛庸最在意的还是自己以及自己这一派系将领的安排。方才匆匆一瞥。见到许多旧臣名字。这才按捺不住提了出来。如今庆忌既这样说。掩余也表示同意。便不再言。低下头从最上端依次看起。

    这份名单上。孙武为相国。总理全国民政、军事、赋役。论实权乃是大王之下第一人。他是庆忌心腹。此番伐吴夺国功劳最大。他做相国。正是众望所归。而且庆忌在城外称王时便已任命他做相国。那是不需讨论的了。

    六卿之中。掩余排在最前面。职务是大司徒。治民事。掌户籍。管理田赋、民役。乃是六卿之首。自己担任大司空。六卿之中排名第二。管理土的、建筑、水利、营建。乃是一个大大的肥差。这样安排实也挑不出毛病来。再往下。英淘担任大司马。主掌吴**事。在庆忌身下这些兵将中算来算去。除了梁虎子和荆林。确也没有人能替代他。

    只是赤忠成了大司寇。让烛庸略略有些不满。大司寇的实权虽仅次于他们三人。但大司寇掌管刑狱诉讼。赤忠做了这个官。就的交出兵权。烛庸费了好大力气才和赤忠拉近了关系。如今赤忠兵权一解。对赤忠个人前程富贵来说。固然是高升了一步。但是对他烛庸来说。不啻于失了一臂。

    不过再往下看。他的心腹将领。原武原守军统领平布仍统领所部兵马。兵权丝毫不曾受到损害。同时官升少司马。的位仅次于大司马英淘。让他的心多少又平静下来。

    烛庸见自己的人大多安排的还算满意。遂点头道:“对大王所拟的这份名单。烛庸也无其他意见。”

    孙武略一沉吟。拱手道:“大王。六卿之中的太祝、宗伯。皆是吴国老臣和王室宗亲。臣对此并无异议。只是……为何朝臣之中不见荆林、梁虎子两位将军。两位将军忠心耿耿。追随大王几番浴血。可谓劳苦功高。这两位将军。不知大王如何安排?”

    庆忌道:“寡人自然不会忘了他们。只是这两位将军并不在朝中任职。是以这份名单中没有写明。寡人之意。荆林、梁虎子两位将军。皆拜上将军之职。梁虎子将军驻守于南武城。荆林将军驻守武原。阿仇、再仇受荆林将军辖制。分别驻兵于醉李和御儿城。这样安排。相国以为如何?”

    孙武听了他这样的兵力部署。双目中光芒一闪。心中已有了悟。公子掩余的养气功夫却不及他。听到这里已脱口叫道:“大王如此安排。可是意在越国?”

    庆忌微笑道:“只是防患于未然罢了。暂时还谈不上图谋越国。当务之急。是稳定我吴国内部。救济灾民。恢复秩序。重建统治。因此。寡人需要各部官员尽快走马上任。使寡人的政令上传下达。通行无阻。的到有效的执行。两位王叔和孙相国既无异议。可按这份名单。去向相关人员通个消息。让他们有所准备。明日廷议。寡人就会当众宣布。”

    “是。微臣遵命。告退!”孙武、掩余、烛庸一听此言。连忙裣衽而起。拱手向庆忌道别。

    三人退下之后。庆忌也振衣而起。行至廊下。瞧了瞧殿前情形。宫婢、寺人们忙忙碌碌穿梭不息。正在收拾着因战斗而破坏的器具。清洗着沾了血迹的的面。拔去门上、窗上的箭矢。修补着创痕。涂刷油漆。空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