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争相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然而,光南依旧是带着一颗隐痛创伤的心,北上回京的……
光南终于没有见到他在京举办的声乐作品音乐会,便早早地走了……
他逝去时,组织上问家属有什么要求?他的妻子洪如丁悲痛地说:“我有四条要求:
请立即为文化部所属的各部门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做体检;希望尽快在北京举办《施光南
声乐作品音乐会》;希望把《屈原》歌剧搬上舞台,实现光南生前的夙愿;尽快出版施
光南综合性的歌曲集……”
文化部领导同意光南妻子的四条请求。立即拨款,决定于北京举办《施光南声乐作
品音乐会》。
但是,在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具体困难。例如,请演员也是一个难
题。有些演员本人愿意为这个音乐会演出,可单位领导却不放人,说排不出时间。这种
现象,1989年春节前后光南在世亲自筹备时就遇到过。
音乐会的组委会负责人去找某部队歌舞团借演员。那里的几位著名歌唱家都表示十
分愿意前来演唱。
“我们的演员没有时间。”某歌舞团的同志回答,“他们要上外地为首长演出。”
“他们总有回来的时候……”组委会的同志说,“希望你们支持我们,支持已经去世的
施光南同志……”
“他们马上又要下基层,为部队演出。”
全国青联负责人出面去商量,仍然碰壁。
“你亲自出面打个电话找他们团长商量吧。”全国青联负责同志找到光南的夫人洪
如丁,“你出面,他们总不能挡驾吧。”
洪如丁给某歌舞团打了电话:“我是施光南的夫人,我有事要找你们的团长,请你
帮助一下。”
“他很忙……”接电话的人回答。
“请你一定帮忙找一下团长,我有要事要同他商量。”
“你的事我们知道……”
“我希望亲自同团长谈。”
“首长没有时间。”
“能不能把首长家的电话告诉我……”
“他不回家。”
“他总有回家的时候?”
“首长家的电话不让随便告诉别人……”
光南家属的请求都没有能打动对方的心……最后,这个团只有个别大胆而仗义的歌
唱家自作主张出席了音乐会,为观众演唱了……
组委会克服了种种阻力困难,辛苦努力,终于使《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于施光
南50大寿诞辰纪念日的第二天1900年8月23日在北京胜利开幕了……
在京的数十位著名歌唱家踊跃前来为观众们演唱施光南的许多优美作品……
1991苹4月18日,在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逝世一周年时,由洪如丁主编的,中国
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歌曲101首》终于出版,与读者观众见面了,
并在人大会堂隆重地举行了首发式……
《屈原》歌剧已在紧张的排练之中。于施光南弥留之际在他病榻前一再表示要为这
个歌剧搬上舞台而努力的晓光、王立平、王世光、王酩、凯传等好友,都在时时刻刻地
关注和操心着此事。他们说:“光南呀,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奔走呼吁,寻求支持,
争取早日让这部凝聚着您最后心血的遗作,屹立于中国的舞台上……”
但是,阻力仍然是有的。
“要把《屈原》搬上舞台,谈何容易?”有人说,“唉,先对付着就是,让他夫人
去奔走吧……先不要让她失望。时间久了,慢慢也就不会那么急迫了……”
《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如愿举办了,的确得到了文化部和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
重视……
但是,假如,逝者还活着,这个音乐会是否能够这么顺利这么快举办?因为人民音
乐家的突然早逝,对社会对人们震动极大,“人们”这才予以反省,予以重视;假如,
这个音乐会能在一年前半年前举办,能不能为音乐家带来某些慰藉,减轻他的病情,延
长他的寿命?因为他的早逝,一半是因创作与生活重担的重压而积劳成疾,另一半是为
他的音乐会能够早日举办而四处奔波求人,日夜操心,以至失望发愁,焦虑,苦恼,郁
闷而伤了身体;假如,这个音乐会能够在他生前举办,让他亲眼看到他的成果的丰收壮
丽场景,也许他在天之灵会觉得有更大更多的快慰。而今,他却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
的……
49岁的施光南就这样极不应该地,匆匆地,毫无准备地,简单地,突然地划下了他
人生的休止符,圈下了他人生的句号!
然而,更多更多的还活着的,已有重大贡献成就的,仍然生活条件差的或尚可的中
年高中级知识分子——这批五六十年代我们党和人民亲手培养成长起来的宝贵人才的人
生句号,会不会有人也会这样匆匆突然地划下呢?这个问题已经不能不令人关注,令人
担忧了!
知识分子的问题,年年讲,月月讲,“精神食粮”可说是丰富的;但是,物质上的
艰难,依旧是个“大悬案”,尽啻已经有不少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