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便萌生了民主革命思想。他追
随过陈独秀、陈望道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参加过共产党的筹建工作,为党立过功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任过团中央书记。大革命失败后,
因为客观原因,他脱离了党组织,但仍然一直在党外积极地做革命工作。在上海大学任
教授时,他与学生钟复光结为伴侣。听从妻子的建议,施存统改名为施复亮。他于青年
时期,便开始为党做翻译工作。他翻译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同时也写作出版了不少经
济学术专著。他是我党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解放后,他任过劳动部副部长。他是中国
民主建国会的主要筹建者之一。他与黄炎培、章乃器三个人都是民建会的主要负责人。
施复亮是个倔强的男子汉,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在“文革”中,他受到种种迫害,但从不屈服。
“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了,但我仍然热爱党,信仰马列主义……”在“造反派”强
迫他交代所谓与刘少奇的“黑关系”时,他公开地宣称,“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
出色的领导人……我仍然认为他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本好书,我至今
仍在认真阅读这本书……”
1969年,“造反派”强迫已经病瘫的施复亮下干校。复亮愤慨地回答:“我就是不
走。我不离开北京,死也要死在北京!”
他眼见不少为革命作过重大贡献的领导人及故友受到“造反派”的污蔑攻击,有的
被迫害致死;而他也受到了同样的遭遇,悲愤交集,寝食俱废,病情日重……
儿子施光南继承了父亲倔强的个性,从来坚持真理,不怕邪恶,在什么重压下也从
不屈服……
当他闻知父亲被迫害,母亲被“造反派”关进牛棚后,飞快从天津赶回北京。他直
奔北京经济学院,要去探望母亲,却被拒于门外。在“造反派”威胁恐吓面前,他毫不
畏惧,与他们据理争辩……
1970年11月,父亲被迫害含恨逝世后,“造反派”散布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施氏一家。
有人劝光南办丧事注意点“影响”,千万别触犯“造反派”。可光南并不在乎这个。他
必须尽他的孝心,那是任何人也无权干预的。他坚持扶着父亲的灵柩拍了照片,保留着
对父亲的怀念……
施复亮和钟复光夫妇一生耿直廉洁,生活朴素简单,待人热情诚恳,胸襟宽阔坦荡,
极为仗义疏财,从不计较个人利益。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大部分时间是靠微薄的
稿费及薪水维持生活的,轻易不接受朋友的帮助。反之,一旦自己有条件或较为宽裕时,
便会慷慨地帮助他人。施复亮曾把他在故乡的几间房屋捐给地方,作为小学教室;解放
初期,他又把一笔稿费捐给上海的失业工人;抗美援朝中,他们夫妇也曾踊跃地捐款;
河北省蒙受水灾时,他们夫妇立时捐款2000元;为支援越南抗美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
夫妇又捐出仅有的两万元存款……
复亮去世时,没有给妻子儿女们留下什么遗产。可儿女们却认为,父亲给他们留下
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们甘于过着清贫艰苦而充实的生活。复亮夫妇的女儿现在杭
州工作,是个普通的国家干部;大儿子在四川成都工作,1990年已63岁,退休了,他虽
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知识分子,但由于人生多舛,灾难重重,因而沉郁寡欢,独身一生……
光南一直认为,父母亲对他从小以来的言传身教,才造就了他真诚、正直、坦荡的
人生观。他无时无刻不铭记感激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光南与如丁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尽管他们两人学的专业
从事的业务相距较大较远,但心里是相通的……
光南创作的歌曲,不少作品的第一位听众或试唱者就是妻子,有时也有女儿蕾蕾。
别以为洪如丁是理工方面的专家,但她却是音乐艺术方面的爱好者,而且是有极高的鉴
赏能力的。每每丈夫创作完一首曲子,向她征求意见时,她的鉴定多数是很准确的。她
说,“这首曲子群众一定喜欢”,“一定会打响”!那么这首曲子便会广为流传的。例
如,《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都是首
先为妻子所欣赏的。
有时,他们之间也难免有点矛盾,但他们自会进行“内部调整”,很快便协调了……
“你要是娶个歌唱家当老婆,也许会合作得更顺些……”有时个性坦率的如丁会有
意逗着他说道。
“不见得,要是有个歌唱家的老婆,我可能早就厌倦了……”光南也幽默地说,
“有一定的距离,才能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才会总是有新鲜感……对不?”
“这么说,你没有后悔?”
“永远不!”
光南是那样地爱着他的妻子。在不少事情上,他都主动为如丁着想,竭力关心照顾
她。他虽是个大艺术家,但在家里常常是个重体力劳动者。什么扛粮食、扛东西等重活、
粗活,多半他都抢着干,尽管有时干得不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