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官贪官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命”,向帝王谏净作为“君子”的自觉行为,而与小人佞臣相区别。这就是清官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古代众多的有识之士以及有从政经验的官吏,总结、概括了许多名言、警句,提倡清廉,反对贪婪,其中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诸葛亮论《将弊》一丈,提出了“为将之道有八弊”,而首先提到的一弊就是“贪而无厌”,可以说是对为官者的警告。帧观政要》中记载了唐太宗告诫群臣要俭约,不可贪鄙的许多警句,一直为后世所重视。明朝著名清官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则代表了清官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王通所说“廉者常乐无忧,贪者常虞不足”(《中说·王道》);包拯所谓“廉者,民之表也演者,民之贼也”(《乞不用赃吏》)等都起到了警世的作用。这些用伪装来解释显然是说不通的。 
  我们还可以从一种社会现象去观察清官产生的社会条件。这就是不论是统治集团的有识之士,还是黎民百姓都推崇清官,贬斥贪官。作为对立阶级对清官。贪官的褒贬是一致的,这既不是纯粹出自统治者的欺骗性的虚构,也不完全是人民群众的虚幻理想的产物。它反映了一种社会舆论;一种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即做官就要做清官,贪官是社会各阶层所不耻的。这种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些官吏明明在暗中巧取豪夺,也要公开标榜为清官、这就是社会舆论的力量。清官之所以受到封建帝王乃到统治阶级中众多成员的赞许,那是因为统治阶级需要这些人来巩固他们的统治。他们提倡“爱民如子”、“勤政爱民”,当然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但对百姓来说,毕竟比巧取豪夺好得多,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这里有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社会道德的约束,有社会舆论的监督。应该说,清官的出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精神心态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效果。 
  这次,我们共选择了七十二篇,这些传记,有的事迹极为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有些则不甚突出,特别是一些清官。这是因为受到原书体例的限制,旧史家为某人文传,要把他一生的经历做扼要的介绍,因而对从政清廉这一点有所冲淡。但是,我们将清官、贪官合为一书。读者通过对比,还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本书的选目会有不当之处,译文也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选译的有(依姓氏笔划)。刘驰、刘洪波、江小涛、李世愉、洪兆敏、黄正建、商传、熊海龙、薛建茹。 

                           李世愉 
                         1992年9月于北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