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封信寄给我十年不见的妈妈,说我和他将一块去苏联莫斯科了。
我和茅盾都住在杨贤江家里。杨贤江和夫人姚韵漪、儿子肉肉一家三口,雇一个下女,靠杨贤江笔耕度日,过得还不错。我们一到,茅盾就和杨贤江关起门来密谈,连我也不让听。究竟谈的什么,我至今也不清楚,我只知道从此以后茅盾就闹开了病。原来他就有沙眼,我就成了他当然的护理员,学着给他翻眼皮,上眼药。这本来不影响去苏联,但是,他接二连三地又说牙痛、心口疼、肚子疼,我当然很
着急,百般照顾他,就这样耽搁下来了。从此茅盾再也不提去苏联的事了。我们就是在那段时间开始同居的。我也曾想到茅盾有妻子,但茅盾对我说,他不爱他的妻子,要和她离婚,和我永远在一起,我这才与他同居的。
但是,长久住在人家家里,未免太打搅了,必须另找房子住。巧得很,从上海去京都政治避难的红色青年高尔松夫妇、弟弟高尔柏夫妇、周范文夫妇、帝国大学的留学生漆湘衡夫妇、袁文彰等,在杨贤江家附近,早就租住着一排平房,可住七户人家。每户三间,其中两间六铺席,一间三铺席,加上一间厕所,一个厨房,有煤气设备。第四套房子正好空着。我们就搬进去租住了。我思前想后,进退维谷,只好放下心来,好生护理茅盾的“疾病”,只有他的病好了,我们才能去苏联。但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一场黄粱梦罢了。
这些青年人大都靠卖文稿度日,对茅盾很是欢迎,因为凡经他介绍寄出的稿子,上海出版商没有不用的,而且保证千字四元,提前支付。由于他们的稿子一般是由茅盾同时寄出的,所以稿费往往也同时收到。收到稿费时,大家常常集体出游。春天到郊外赏樱花,秋天到岗山摘红叶,去宝冢看歌舞,赴奈良登三笠山,临猿泽池。奈良的神鹿颇有我们中国峨嵋山上猴子的风度,与游人同乐,我还以花生米喂它。茅盾用相机把这个场面拍下来了。他每次出游都带相机,兴致勃勃到处拍照,没有一丝病容,但是他为什么总说自己有病呢?我不明白,也没多想,那时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之中。我们的住房虽然简陋,而门前道旁便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如云似霞,我和茅盾在写作学习之余,携手并肩散步在花下,共叙衷情,含情脉脉的目光对流,但愿天长地久,地久天长,生活的道路似樱花般灿烂,两人相亲相爱,永不分离。茅盾向我表达的真挚的情和爱,使我的心亦如樱花般怒放。
有一回,我们乘坐高空电车,不料电车半途发生故障,悬挂在空中不进不退,乘客们惊慌起来。可这时,茅盾露出一张充满激情的笑脸,紧握我的手,凑近我的耳朵说:“阿姐,就这样掉下深谷里去解决了,够幸福的啊!”他那样诚挚地说出同我一道去死就是幸福,这是个什么样的幸福呢?难道一同活着就不幸福了吗?他是否有什么不能对我说明的隐情呢?我一时想不清楚。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集体吃饭,由高尔柏的夫人唐润英和我做饭。我俩一起采购,她洗菜切菜,我掌勺,每日三餐,起早贪黑。我主要精力放在茅盾身上,照料他的病体,替他抄稿,为他提供写作素材。
这一时期,茅盾心情仍然有些郁闷。他说没有想到《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在文坛上引起轩然大波,需要写一部更新的小说来扭转舆论,只是苦于没有题材,愁煞人啊!为抚慰他苦闷的心灵,我搜肠刮脸把友人胡畦的经历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说,从“五四”浪潮里涌现出来的青年,反抗旧势力,追求光明,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是很美妙的素材。接着我便把她抗婚出逃,参加革命的事情述说了一番。茅盾大感兴趣,决定以胡兰畦为模特儿,再加上其他素材,集中精力动手写一部长篇。他并没有见过《虹》里面的女主角梅女士的原型胡兰畦,由重庆出巫峡的山山水水,以及成都、沪州的风貌,他也没见过,我尽可能具体详细地对他描述。他每写好一部分,便由我抄稿,同时顺手把有关人物的语言,改成四川话。茅盾盘腿坐在室内的草席上就着小炕桌奋笔疾书,后来才换成高一些的长条方桌坐着写。小说终于写成了,《虹》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四川的气象常有彩虹,既有妖气,又有迷人的魔力。顺便说一句,《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合而为《蚀》的名称,也是我提出的。我说,幻灭之感,如日月之蚀,是暂时现象,也是必然现象。茅盾非常赞美我提的名称,频频点头,温柔地结结巴巴地说:“啊、啊、啊,我的好阿姐啊!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我的阿姐好啊!”
《虹》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小说月报》上连载,轰动一时。后又出了单行本,销路很广。但是原来计划写的《虹》,只写了一半,还准备写下一半,后因人事沧桑,没能完成。
杨贤江和高氏兄弟等人虽是以卖文为生,但多是搞翻译,也不翻译文学作品,都不是茅盾在文学上的知音。茅盾情切切地想要把我培养成他文学上的知己,经常和我谈论什么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说个没完没了。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也被熏染得学习日文,以日本的普罗小说为教材,边学边译成中文,经茅盾的手寄到上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