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五四的火炬
一 苦娃子
“生在富人家一世享福,长在穷苦窝永世命薄。”这句老话难道真应验了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们谁相信这种宿命论呢?可是此时我仿佛看到慈祥的母亲那愁苦的脸容,嘴唇翕动着。
“唉,孩子,你一出生就尝够了黄连苦啦!”
四川省下川东扬子江畔忠州城内,三牌坊进士第秦府门外的古井旁,那高高挺立的千年大黄确树忽然景象清晰了。我就是1905年8月中秋之夜出生在这树下荒草地里的呀!
我的远祖是彝民,和明末抗清英雄秦良玉同族,秦良玉保明反清到底,老死家园,清皇室却“不咎既往”,予以表彰奖励,企望秦氏后代为其效劳。
我的父亲薄有田产,却经营无方,到我出生时,家庭已开始破落。我的母亲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面容姣好,被祖母倚仗权势胁迫到秦家为儿媳,实际作为她的仆役使唤。母亲勤勤恳恳,侍奉祖母,丝毫不敢懈怠。祖母死后,两个姑母和婶娘立即现出凶相。辱骂母亲出身微贱,唆使我的父亲在中秋之夜把我母亲打出家门。当时母亲已怀胎足月,可怜我就这样生在了秦公馆门前的荒草地里。
幸亏我伯母叫她家的女长工索大娘把我抱回秦公馆,并差她对我父亲说:“这是你秦家的女将,又是你的亲生骨肉嘛,你不要谁要呀!”父亲发脾气要摔死我,还是索大娘一把抢过来,将我送到深山老林外婆家,靠喂米糊才长大的。
我外婆、舅妈、表嫂三代寡妇,相依为命种庄稼。外公。舅舅、表哥都是被官兵杀害了的,舅妈老是清晨扛着锄头下地去,在那老虎、豹子、蟒蛇出没的原始森林里劳动。她什么凶狠的东西都不怕,常说:“老虎敢来咬我,我一锄头能挖掉它半个脑袋!”人们把我舅妈叫做“女武松”。
外婆一家待我很好,我也很爱她们,尽量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七八岁时,我已能在树林拾松蛋捞松针回家做柴烧了。不幸,外婆、舅妈相继去世。表嫂跟母亲一起到离城十里地的玉溪给我的姨妈家种地,还给别的人家打零工。母亲把我寄养在忠县的伯母家上小学,索大娘把我当成亲闺女看待。伯母是我父亲的亲嫂子。我的伯父不在家,他带着宠妾去浙江当知县去了,留下伯母过着孤寂的生活,就住在我父亲家对面的一个院落里。她每日上午九十点钟早餐,下午三四点钟午餐,夜里九十点钟晚餐。若按她这个时间吃饭,我就没法上学了,全靠索大娘把伯母的残羹剩饭拿来安排我的三餐,才没有耽误我读书。
旧社会的仆人不算人,水井旁黄桷材下的一大片土地都归索大娘耕种、收割,家庭粗活如挑水、劈柴、做饭、洗衣。洒扫,也统统归索大娘一人承担,由于操劳过度,她得了吐血病,主人也就不要她了。没有了索大娘,我的日子也就更惨了,但还是克服一切困难勤奋读书。
小学毕业后,本地当时没有女子中学,我便跟母亲下乡给姨妈家放牛。从此不复听到外婆家那深山老林里阵阵松涛的吼声了,桃子、李子、桔子、袖子、核桃、板栗、石榴、花红等果实成熟时期我也不能爬上树去摘吃了。到第二年,即1918年,我13岁时,正在万县警备队任职的二哥秦仲文把我带到万县上了半年女子初级师范。暑假考取官费(那时四川每县招两名官费生),我便独个儿千里跋涉,去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上学。当时的时代思潮是实业救国啊!
二 五四火炬照亮我
1919年,五四的熊熊火焰燃遍全国,学生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刘砚僧、王维彻、袁诗尧。张秀熟、杨丽坚,还有附中学生刘先亮、吴先优等,团结全市学生掀起了爱国运动的热潮,声势浩大,他们拍发电报,声援北平爱国学生,声讨北平卖国政府,呼吁各界一致反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一天,在旧皇城坝即高等师范致公堂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各校学生万人以上,人们发表演讲,游行示威。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是四个女学生代表:杜芰裳、刘廉冰、万郁文和我,我们扛着四面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雄赳赳地率队前进,打破了内言不出,外言不人”的女学生不能抛头露面的旧习俗。一路上,学生们高呼“反对卖国政府!”“打倒卖国贼!”“反对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打倒
奸商!抵制仇货!”并向督军署督军熊克武、省长请愿,还通电全国各省市各县,号召反日救国,开展反对仇货(即日货)运动。记得益州女校代表盛绍尧在少城公园演讲,她高呼:“头可断,志不可夺,身可杀,名不可污!”激昂慷慨,十分感人。
后来,学生们纷纷到有仇货的商店,把仇货放火烧掉。奸商气急败坏,便收买流氓打我们。一次我们在名远楼开会,忽然冲进来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见学生就打。在对仗中,我被打缺了一只牙齿。最终我们还是把歹徒打跑了。
女学生们十分活跃,她们在大街上三五成群散发传单,不管那前呼后拥、四人抬大轿里坐着什么大官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