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提供政策、法律、信贷和人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回乡打工仔提供科技和经贸信息;促进打工仔企业与科技界及其它企业界交流与合作;维护回乡创业打工仔的合法权益。
此外,“创业之星工作委员会”还在筹建一个以成都东嘉集团为核心的股份制企业--四川省创业之星集团,凡回乡创业的打工仔,均可以股份的形式投靠创业之星集团这棵大树。集团将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帮助成员企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
此外,四川省政府《关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实体)的若干优惠政策》亦即将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在征地、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将对打工仔给予优惠。
四川省劳动厅副厅长、创业之星工作委员会主任叶文志在解释这份文件时说:“我们对回乡创业的打工仔要象对待外商那样给予优惠。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外商’,正象沿海地区那些二三十年代‘下南洋’的打工仔一样,他们现在以外商的身份纷纷到家乡投资;我们内地这些八九十年代的‘下沿海’的打工仔,现在也开始返回家乡投资来了。所以,我们要热烈欢迎、热情帮助。”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
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
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
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含当时的重庆市)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电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名其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贵州省罗甸县委、县政府在1995年发出文件,鼓励县直机关和各乡镇3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去沿海地区打工,打工期间保留其行政关系,发放政策内基本工资,但打工时间不得少于两年。今年,罗甸县向省外输出的1万多名打工者中,就有县直机关干部55人、大中专毕业生337人。他们把外出打工当成了培养现代干部的一条途径。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