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短篇纪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炮击金门决策的前前后后(杨胜群)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们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完全立于主动地位。”

    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确运用边打边谈的方针,由于美国国内愈来愈多的人反对政府的战争政策,美国政府不得不进一步调整对台湾问题的政策。9月30日,杜勒斯在答记者问中声明:我们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我们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今后我要说,如果美国认为放弃这些岛屿不会对可能的保卫“福摩萨”(台湾)和条约地区的工作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我们就不会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这个讲话标志着美国对金、马的政策从“协防”转为“脱身”,目的是以放弃金、马,换取长期盘踞台湾的合法地位。

    巧变炮战策略,维护祖国统一

    美国准备从金、马沿海岛屿“脱身”,中国政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收回这个地区了。这是当时国内外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却改变了初衷。在金门炮战开始后,中美谈判恢复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准备分两步解决台湾金马问题,即先解放金、马沿海岛屿,再解放台湾。毛泽东说:台湾是我们的,那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步的,由我们自己解决。但是,如果美国能说服蒋集团从金、马撤退,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台湾不使用武力。这个想法当时没有公布。

    中共中央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是在9月30日杜勒斯声明之后。杜的声明发表后,激化了蒋介石集团同美国的矛盾。当时,驻守金门的军队有11万,占蒋集团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军队的成员多来自大陆。如果蒋介石放弃金、马,不仅会影响军队的士气,而且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因此,蒋坚决反对美国放弃金、马的作法,并同美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蒋介石对美政策的两重性,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先收复金、马,还是把金、马暂时留在蒋介石手中,联蒋抵美呢?毛泽东后来在各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开始我们想打金、马,后来一看形势,金、马收回就执行了杜勒斯的政治路线,还是留在蒋介石手上好。要解决,台、澎、金、马一起解决。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这个意见在党内取得共识。周恩来后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馆临时代辨安东诺夫时解释说:我们的方针,简单来说,就是要使台、澎、金、马仍留在蒋手中,不使之完全落到美国手里。清朝统治阶级的方针是“宁与外人,不给家奴”,我们则是“宁与家奴,不给外人”。

    把金、马留在蒋手里拖住美国,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著名的“绞索政策”。它的含义是说,台湾及美国在外国的一切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国脖子上的绞索。这个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自己制造的。它把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头上的绞索就越紧,总有一天要被全世界人民处以绞刑。10月初,经中共中央讨论后,这个方针被确定下来。

    中共中央调整对金、马的方针主要是考虑到,如果逼蒋介石撤退金、马,形式上是我们收回了沿海岛屿,实际上是我们对美国让了一步。这样,美国首先会把台湾孤立起来。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然后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托管”台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久殖民地。另外,蒋介石撤离金、马后,中立国会出来劝说,我们将在政治上、国际舆论上陷入被动境地。调整后的方针的好处是:第一,保护了蒋介石的民族性,使台湾不落到美国人手里。如果蒋介石让出金、马,使台、澎与金、马分开,台湾就离大陆更远了,便于美国搞“两个中国”。第二,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保留了一个大陆同台湾对话的渠道,否则双方将长期处于隔离状态。第三,台湾归还祖国,实际上是一场政治、军事、经济力量的竞争。晚一些时间收回,有利于动员国内人民搞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10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决策的精神,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当前对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指出:“早日收复金、马对解除福建沿海地区的直接威胁,对打开海上交通,发展福建沿海的经济建设,对鼓舞全国人民和我军的士气,有很大好处,如果辨到这点,应该说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是,把这个胜利和暂时利用金、马把敌人套在绞索上,把解放金、马和解放台湾统一来解决等长远利益比较起来,则不如把金、马暂缓解决,仍由蒋军占据似乎较为有利。因为这样可以继续拿金、马作为活的教材,教育和动员全世界人民,把美国彻底搞臭,可以继续分化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孤立美国,可以继续动员全国人民激发生产建设和全民练兵的热情,可以继续利用金门、马祖的斗争,作为我军实际的练兵场所,锻炼部队。这样,我们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的力量更强大了,国际形势更有利了,我们就可能把金、马问题和台湾问题统一来解决。”

    大陆和台湾要求保持“一个中国”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在对美态度上找到了某种共同点。为进一步加深美蒋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向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