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革纪实及其他相关作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史学革命”到“挖祖坟”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友按其遗愿,将二人合葬于京郊陶然亭。五十年代初,中共兴建陶然亭公园,迁建高、石之合葬墓。红卫兵认为那有违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一举砸毁。(一九八四年重修)

    一九三四年十月,江西的中共红军突围长征前,曾做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下台干部”瞿秋白(1899-1935)要求和中央一道行动。可是当时他已在党内被排斥。中央局大多数人不同意带他走。党的负责人张闻天孤掌难鸣,只好看着他留下。(67)次年二月,瞿秋白在福建被俘。蒋介石曾派人劝降,被瞿严词拒绝。但他有感于党内斗争之残酷,情绪不高。他集唐人诗句书写了一阕《浣溪沙》赠送狱中的军医:“廿载浮沉万事空,年华似水水流东,枉抛心力作英雄。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68)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写了一篇长文《多余的话》,动机是“趁这余剩的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写一点最后的最坦白的话。”他剖析自己道:“我自己忖度着,象我这样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我本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69)六月十八日,他用俄文唱着《国际歌》,走到一块草地,说“此地很好”,然后面对行刑者的枪口就义。

    一九六四年毛泽东与周恩来等谈话时,提及瞿秋白,说:“《多余的话》我看不下去,以后宣传革命烈士不要宣传瞿秋白了,要多多宣传方志敏。”(70)言外之意,瞿氏是个“叛徒”。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内瞿秋白的墓碑,本是周恩来亲笔题写的。毛泽东既给瞿氏定性,他便跟风转向,在政治局作报告说瞿秋白出身于大官僚资产阶级,晚年叛变了革命。红卫兵得知周恩来报告的内容,便到八宝山公墓砸了瞿氏墓碑。周赶紧表态:“碑上有我的题字。我当时认识不清。”“我们应当向青年历史学家戚本禹学习……”(71)

    第二年五月,北京政法学院的红卫兵再登八宝山,并向全国告示:他们“怒砸大叛徒瞿秋白的狗墓”,“把瞿秋白的臭骨扔出了八宝山”。(72)

    至此,中国历史名人的墓差不多全被扫了一遍。但这时在毛泽东眼里已不再有利用价值的红卫兵渐失斗志,没劲再革古人的命。砸坟运动也就打上了休止符。

    殓尸造坟本是“四旧”。可十年后毛泽东死去,中共却把他的僵尸供奉在首都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占据了原来广场上仅有的一块供人休闲的绿地。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滑稽的历史讽刺吗?

    注释

    (1)喜民著《魂系中南海》第92页。

    (2)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

    (3)《江海学刊》一九六二年六月号。

    (4)同(2)。

    (5)同(3)。

    (6)《钟山》杂志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第一三四页。

    (7)一九六七年七月中国人民大学新人大公社宣传部刊印的《旧北京市委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罪行录》第七十八页。

    (8)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日《新北大》报。

    (9)戴知贤《山雨欲来风满楼--六十年代的大批判》第一六六页;一九六八年清华大学《学习资料》(续一)第三一○页。

    (10)一九八九年版《崇义县志》第五一一页。

    (11)摘自《四川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括弧内为引者所加。

    (12)转引自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九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3)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约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记录,一九六八年清华大学《学习资料》(1957~1961)第五十页。

    (14)一九六六年五月八日《人民日报》。

    (15)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文汇报》。

    (16)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

    (17)一九六六年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18)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杭州会议上的讲话和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与康生等同志的谈话,一九六八年清华大学《学习资料》(1962~1967)第二○四、二二七页。

    (19)《红旗》一九六六年第四期,戚本禹、林杰、阎长贵的文章。

    (20)《钟山》一九八四年第六期第七十七页。

    (21)《文汇》月刊一九八二年第六期第九页。

    (22)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23)一九六八年清华大学刊印的《学习资料》(续一)第三六九页。

    (24)《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记实)》第二卷第12页。

    (25)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讨孔战报》。

    (26)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七日《光明日报》。

    (27)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六日美洲《世界日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