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军A、B、C:“阿道夫·希特勒”师、“骷髅”师、“帝国”师三十九个师、九十五万人的大军横扫欧洲战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狂热的精神、勇猛的冲杀令敌人胆寒心惊
武装党卫队的前身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早在波兰战役中,就显现了有别于传统国防军的特点。他们能一日急行军九十六公里,一路猛打猛冲,连破波军多道防线,仅“领袖警卫”旗队一个团队就包围了多达十七万人的波军主力兵团,并迫使其缴械投降。
然而,这对武装党卫队来说,只是一次牛刀小试。武装党卫队这柄黑色利剑真正掀起“黑色风暴”,是自西线战役打响后。
1940年,希特勒在征服丹麦和挪威之后,决定向西线发动进攻,他首先选择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两个中立小国荷兰、比利时。在这次挑起世界大战的行动中,武装党卫队开始真正走向战场。而且,随着战争的扩大、升级和蔓延,武装党卫队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在西欧和东欧刮起了一股“黑色风暴”。5月10日,希特勒命令包括三个武装党卫队师和一个”领袖警卫”旗队在内的一百二十六个师,沿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一百七十五英里战线上发动浸略战争。当时,集结在马奇诺防线、比利时要塞一线的法、英、比、荷军队共一百四十二个师,无论是从军队数量上,还是从防线的工事坚固上看,盟军都与德军匹敌。然而,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中,盟军很快就被击垮了。垮得之快,败得之惨,是战争史上少有的奇事。就荷兰而言,这只是一场五天的战争。至于比利时、法国以及英国远征军,也在短促的时间里决定了失败的命运。
德军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击垮四国联军,特别是击垮多少年来一直号称欧洲头等陆军大国的法国,除了政治上、思想上、装备上以及指挥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一直充当尖兵的武装党卫队,“帝国”师、“警察”师、“骷髅“师,特别是“领袖警卫”旗队的军事能手们,行动迅速敏捷,犹如脱缰野马,一路不顾伤亡猛冲猛打。他们冲过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在一股狂热精神的驱使下,几乎所向披靡,可以与陆军的任何一个精锐师相匹敌。这股冲劲,使希姆莱的军队第一次刮起了“黑色风暴”。让人感到,武装党卫队与所有其他部队都迥然不同。在这场战役中,陆军将领们被武装党卫队的战斗狂热惊得目瞪口呆。一些因循守旧者认为,这是新型士兵性格的征兆,他们这种性格完全蔑视作战应讲究足智多谋的理性论。
将军们惊叹恐慌之余,又忧虑地发现,武装党卫队部队不是作为一种前线士兵性格的新模式,而是为完成领袖交托的一切任务的帮派集团。因而,将军们指责武装党卫队的大小领袖,说他们显然没学过怎样慎重使用和保护这些忠于他们的部下。陆军将领不会知道,这些大小领袖们在士官学校里学得了一条武装党卫队应遵守的规定:消灭敌人和视死如归是部队的最高准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装党卫队必然会付出比陆军大得多的代价,同时,也取得了令陆军嫉妒的战绩。“领袖警卫”旗队的二级突击队队长克拉斯获得了这次战役的第一枚铁十字勋章,它象征着武装党卫队这柄德军进攻部队的尖刀作用得到了希特勒的充分肯定。
当希特勒指挥的德军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攻克“坚不可摧”的荷兰要塞后,大规模的攻击开始了。一支在数量、集中程度、机动性相打击力量等方面都是空前未有的坦克部队,由德国边境出发,通过阿登森林,将西线战事推向一个高潮。在轰隆隆的装甲车和坦克声中,武装党卫队的“帝国”师、“骷髅”师、“领袖警卫”旗队又一次冲到了前面。在这里,武装党卫队,持别是狄特里希率领的“领袖警卫”旗队,显出一种在武装部队中罕见的对敌人毫不在乎的神情。
5月19日,一支由七个装甲师组成的强大楔形队伍,疯狂地向松姆河北挺进,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场,进抵到离英吉利海峡只有五十英里的地方。第二天晚上,德军第二装甲师已经到达松姆河口的阿布维尔。至此,四十万英法联军被压缩到敦刻尔克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陷入了重围。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如狼似虎的追兵,盟军丢盔卸甲,眼看就要被消灭了。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这次干载难逢可一举消灭盟军主力、特别是消灭英军主力的机会,被希特勒错过了。5月24日,希特勒下达了一道令前线官兵不解的命令——德军停止前进。陆军虽然不解,但还是执行了命令。而狄特里希的“领袖警卫”旗队却没把这道命令放在心上,他们刚刚冒着敌人员顽强的抵抗抢渡运河,强占瓦当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狄特里希眼见他的“领袖警卫”旗队可以在敦刻尔克这次关键性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接到要他停止进军的命令。狄特里希恼怒之极。特别是,狄特里希在战役一开始就怀有一种向世界炫耀的心理,他要让人们承认,他的部队是最精良的部队,可以跟像英国这样优秀的种族决一雌雄。他怎能眼看到手的荣誉飞了呢?
狄特里希向他的“领袖警卫”旗队下达了强渡运河的命令。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