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穹湖到当惹湖——圣湖今古传奇——囗与本教——文部与文
部老人——浑沌一团的古昔文化之谜:象雄——大草原奇光异彩——灵魂
的幻想——
从申扎到文部,乘车要赶一天路程。本次十一月下旬的出游,较之数月前的初夏之旅,绝对的不是旅游季节。上一回沿途富丽堂皇的景观,已改换成另番模样。在接近文部的百余里长的大草坝上,黄枯的江玛草深可盈尺,在夕阳中闪射着窸窸窣窣的粼粼波光,偶有三几只黄羊出没。大自然沉入安恬的梦。
再一次踏上去达尔果神山和当惹雍措圣湖的草原公路,一首小诗记录了从当穹湖到当惹湖四十公里旅程所见——
湖岸线层层叠叠
沿台地可溯入古稀年代
走过供果山
走过圆根山
走过熊猫山
走过虎皮斑纹山
走过中、晚更新世
从当穹湖到当惹湖
远远近近四十公里
历史走了上百万年
我只用六十分钟
曾经明丽过的纷纷黯然
古湖波涛早成固体积淀
如繁星的湖泊相继陨落
遗下退却备忘录
苍凉而无奈
姐妹湖永难相望
湖畔山永不相及
当穹湖北有峭壁林林总总
当惹湖南有雪峰纷纷扬扬
而当穹湖百年之内必将消失
有可能仅留下湖边热水大沼泽
月亮西沉,太阳东升
周而复始的日月尚且会老去
宇宙万象中
看来只有人类年轻
不免感念
不免庆幸
天地生我真乃天地福分
遣我在高原湖消亡前诞生
并来此一游
并有诗为证
……
《从当穹湖到当惹湖》1986.11
我写诗总是实实在在。之所见,之所想,无一遗漏地记述。唯独难以表述彼时怅惘与失落的心情。
此前我已从一本地质方面的书中得知,百万年前,当穹湖、当惹湖还是同一座浩荡一片的古湖,现今它们不仅早已分开,而且当穹湖已经浓缩为盐分很重的水泊,而且湖面较之当惹湖低五十三米。
从当穹湖南行到当惹湖,我们行进在当年的湖底世界。路右侧山山相连,当地人依据形状色彩取了些形象化的名称:供果山、圆根山、熊猫山和虎皮斑纹山。路左侧山如屏风,从山脚到山腰,阔如蟒带的古湖岸线层层环护,明白无误地记载了漫长岁月中湖水怎样一次次猛然跌落。风浪最初啮啃着今日所见的山腰,雕刻了深重的辙迹,随后干旱年代袭来,风浪遂又在几米、十数米之下的山岩上重复地工作着,一条又一条。几万年过去了,几十万年过去了……如今挺拔的山巅定是当年的湖心岛无疑了,而更多的山群则覆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下。沿途触目可见泛白的大大小小的干湖盆,则是晚近时期才陆续枯萎的。
遥想数百万年前,湖泊家族何等兴盛,泱泱古湖与莽莽森林相颠连,万千种古生物欣欣向荣,那正是藏北的青春韶华时光。距今不足百万年,绝大多数湖泊万劫不复地相继消亡,藏北无人区渐次成为盐湖世界;幸存的湖泊正一步步接近那必然的命运……令人不免感慨万端。
即便如此,目前地质界仍将藏北高原称作“藏北湖区”。会有那么一天,藏北湖群将全部枯竭,藏北高原将全部风干吗?但愿我是妃人忧天。
抑或正相反,全球气候发生戏剧性变化,沿海低洼之处不宜居住,人类便渐渐迁往高处,投奔高原?又觉得这想法很乏味。目光沿湖岸线而下,觉得心正向一无底深渊一阵阵跌落。
文部这地方,同样具备纵深的历史感和不可知的命运感。当那几位神秘的文部老人盘坐在卡垫上,在幽幽的烛光下,向我幽幽地讲述着虚幻玄妙的文部故事的时候,我更加感到了这种纵深的历史感和不可知的命运感。
文部有一整部待考的历史,它与藏族早期文明有举足轻重的关联;文部有众多浓密的谜团,有不明年代的遗址、遗迹及白色尸骨、神奇传说,有根深蒂固的本教传统与民间哲学,还有许许多多。时至今日,文部历史还是浑沌一片,未来的藏学研究中,文部将是重要课题。想我两番文部之行,急于登堂入室却又始终在门外徘徊,只好遥望当惹雍湖而叹息了。
文部是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发祥地之一。达尔果山和当惹雍湖,是本教徒的神山圣湖。它们久负盛名,双双坐落在文部乡。它们与佛教所认为的世界中心的岗仁波钦和玛旁雍措(均在阿里地区境内)身价相等,且湖底相通。藏北广大地带佛、本教徒都传说,朝拜过此山此湖就不必转彼山彼湖了——不知从什么时代开始,它们都成为异教徒的圣境。
久仰达尔果和当惹雍大名,并听说他们也是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