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近艾滋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关于艾滋病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艾滋病,无药可治,人人谈之色变。至今也无法准确地统计出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因艾滋病而离开人世。

    艾滋病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不治之症”。染病后,五年内死亡率几乎达100%。虽然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是艾滋病患者,但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有20%经过半年到七年的潜伏期,也最终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

    西方国家称艾滋病为“恐怖病”、“超级癌症”、“二十世纪瘟疫”、“同性恋瘟疫”。

    当艾滋病首次在美国5个同性恋者身上被发现时,它还只是涉及少数人而且流行分布集中的一种疾病,但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艾滋病已迅猛地跨越国家、民族、性别、年龄、阶级、地位等界线,成为一种史无前例的病毒大流行。

    1981年6月5日,美国报道在洛杉矶有5名同性恋者患有卡氏肺阑虫肺炎,这一消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月,又有报道说,美国同性恋者中又发现26例卡波济氏肉瘤患者。随后,不断有相似的病例发现,并有患者开始死亡。

    仅仅到1993年6月30日为止,已有五大洲的208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目前,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亚洲的偏僻山区和大洋洲的十几个岛屿小国外,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艾滋病疫情。

    自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1997年12月,全球已有4200万人携带了艾滋病病毒,现已有1170万人死亡,平均每天有1.6万人新感染上这种病毒。

    在发展中国家,成年人在诊断患有艾滋病之后的估计平均寿命为6—12个月,发达国家为1—3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性比女性多。但是由于异性恋传播方式越来越普遍,这一差距正在缩小,目前,世界上感染艾滋病的男女比例为3:2。国际卫生组织估计到2000年感染艾滋病的女性人数将接近男性。

    随着感染艾滋病的女性的增加,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的比例也在增加,到1997年底,世界上携带艾滋病病毒的15岁以下的儿童已达110万人。有专家估计,到2010年,在23个发展中国家很可能有4000多万儿童无人照管和身处疾病的侵害之中。

    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世界性的巨大灾难。

    “艾滋病”与“爱死病”

    艾滋病是由英文缩写“AIDS”翻译而来,也有人将它称之为“爱死病”。他们的解释是:这是由于不正当的爱(包括同性和异性的多性伴者)所带来的必死无疑的疾病。

    这样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却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粘膜和有破口的皮肤进入人体的。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条:

    一是由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传播。如果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的血输给了一个健康的人,那么,这个健康的人就可能被感染上艾滋病毒。所以,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针管,是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的。还有,有血液接触的医疗器械,理发和美容工具,比如穿耳孔针、纹身针和针灸针,都可能把艾滋病病毒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

    在英国,就发生过一例打架传播的艾滋病毒感染:

    1989年8月,英国普雷斯顿市举行的一次私人宴会上,一名47岁的宾客和一名爱管闲事的人发生了口角,双方争执不休干脆动起手来,在激烈的斗殴中,这两位男子的面部都受了伤,伤口大量地出血。十天后,这位47岁的宾客因恶心、咽喉炎、腹泻和全身出疹而住进了医院,他被诊断为非特异性病毒感染,于两个星期后出院。后来得知,那位爱管闲事的男子是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1991年11月,这位宾客参加了献血,被证实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他已结婚17年,其妻子为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他否认有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和嫖娼等不良行为。医生们对此病例疑惑不解,于是便将他在1989年打架后住院期间的第四天、第十一天和第十八天抽取、储存的血液标本进行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结果前两次所取的血样均为阴性,而住院后第十八天的血样却呈阳性。综合和分析了这个病人的情况,医生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病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是通过打架时与另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接触后获得的。

    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两岁和一个五岁的儿童同在一个家庭幼儿园。他们每天在一起玩耍、吃饭,晚上又在一起睡觉,曾经共用过一把牙刷。当他们患病就诊时,医生发现,这两个儿童都染上了艾滋病病毒,而且那个两岁幼儿的母亲经检查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生确定,这个两岁孩子的病毒来自那个五岁的儿童,因为他们身上的病毒类型完全相同。

    在美国还发现两个患血友病的亲兄弟,两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他们中间有一个患皮肤病,另一个却经常流鼻血,后经医生检查发现:他们兄弟两人都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经专家调查证实,这对亲兄弟之所以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是一个人流鼻血时与另一个人流鼻的伤口有过接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