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国大爆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重庆大爆破的最后一个“惊叹号”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1月30日,重庆市解放了。经过彻夜爆炸声困挠的市民们,急切地盼望着解放军的到来。这时,尽管国民党军警、特务爆破人员已逃离出市区,但解放军未进城之前的真空时期仍令人放心不下。下午2时,川东地下党负责人卢光特代表着重庆市千万人民群众的心声,与由重庆市参议长范众渠与温少鹤,市商会会长蔡鹤年,市工会理事长周荟柏,重庆国民自卫军师长任百雕等人组成的欢迎解放军代表团,乘“民运”号轮船过江接解放军进城,受到了首先抵达重庆正面的解放军部队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的热情接待。

    晚霞中,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市区,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欢迎。第十一军军长王近山对重庆地下党及人民群众的护城、护厂、护校斗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给予解放军的支援表示感谢。负责作战的军参谋长杨国宇在当天的日记中兴奋地写道:“重庆地下党真好,动员市民用板凳白布把地雷一圈一圈标上。我们未中一雷。休息一下即进入重庆。”这也可说是对重庆地下党和人民反破坏成绩最动情而又最形象的褒扬。

    由于人民解放军还要继续追击敌人,暂不能在城内久留,市区社会秩序委托由市各界人士组成“临时治安委员会”负责。次日11时,该委员会在沧白纪念堂宣告成立,包括了工商团体及各界人士,由范众渠任主任委员,委员有105人,如本文以上曾提到过的傅友周、鲜英、高允斌、蔡鹤年、廖开孝、石孝先以及梁漱溟等人,都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他们为在人民政府成立之前,临时维持市区治安,防止敌特和坏分子破坏,又立新功。

    临时治安委员会发表《告市民书》宣告:“本会同仁为了救人,也为了自救,所以不顾个人利害,不管触犯当道忌讳,在战火刚刚蔓延到川东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磋商保全本市的办法。经我们连日奔走的结果,本市参议会、商会、工业会,以及其他民主人士,都一致愿为保全本市而努力。”并对近日各界反破坏工作进行了较详细的报告,说:“我们这些日子的努力,仍不能保全本市建设的完整,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引以为歉的。”

    12月3日,重庆军管会成立。8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机关进驻山城。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山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人民解放军进驻城区后,立即排除各处尚未爆炸的炸药,帮助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万物复苏中,人民在欢庆解放之时,也忙于安葬那些为了保护重庆市不被破坏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先后计有包括在解放重庆作战中牺牲的解放军烈士,大屠杀中被害烈士,大爆炸中殉难的烈士及职工、居民等900余人。各种形式的追悼大会和革命烈士命名大会在重庆相继召开,全市为之痛悼,倾城铺满白花。但烈士们为之洒血的革命红旗,终于在山城上空高高飘扬起来,其献身壮志成为山城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在纪念解放西南40周年首届学术研讨会上,重庆党史研究专家高雄辉曾以“大爆破”为题,向笔者详谈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以此为教材进行热爱山城、建设重庆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是啊,尽管蒋介石国民党军警特务曾咬牙切齿地要把重庆市炸翻,但是,烽火中的重庆地下党在上级党的指示下,带领全市民众,与各界进步民主人士一道浴血护城、护厂、护校,重庆仍较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山城仍傲然屹立在三江口上。

    也许当蒋介石那天凌晨由白市驿机场飞逃时,俯瞰着这片从地形上看犹如“唐老鸭”脑袋般的半岛,真恨不得揪住其“脖子”,挂在飞机上带走,三江之口空留下一个水泊。然而,机翼下的云雾,毕竟不是漫天硝烟。雾霭中,山城如一尊雄狮坐地仰天长啸,似乎要把“美龄”号从天上拽下来。

    12月4日,时逃至成都的蒋介石,还念念不忘“重庆大爆破”,偶然间他想起了自己在重庆所住的山洞竟忘记爆破,说不准那里还会遗留下什么机密的东西。这时,毛人凤的两名爆破干将杜长城、胡凌影已撤至成都市内,正忙于布置成都的大爆破。于是,蒋介石速派空军分几个架次飞往重庆,对山洞一带进行轮番狂轰滥炸,然而已被地面解放军凌厉攻势吓破胆的国民党飞行员,却把大批的炸弹投掷偏了那么一点,绝大多数炸弹在离山洞不远的山林树丛中爆炸后,他们便急忙回去报功领赏去了。而实际上,所投几十枚重磅炸弹仅有一枚算是落在了有人区的市二中大礼堂内,巧合的是又没有爆炸,徒让新闻界抢了几个头条去,留下了继续作恶的罪证。蒋介石的“重庆大爆破”,随着这个惊叹号般的大炸弹落地,便好像是一篇文章的末尾,标上了一个就到此结束并兼有让人惊叹、感慨、沉思含义的符号!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