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国大爆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的诽谤与解放军“瓷器店里打老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甩开大步,边行军边扒两口“战斗饭”(用子弹箱装饭,钢盔盛菜,炮弹壳当饭碗,使用的都是战斗工具,故人们常称之为“战斗饭”),又乘胜追击。然而,这势如破竹的解放大军在一夜之间突然停止了向上海的前进,让人费解的是,这命令竟出自刚刚呼出“宜将剩勇追穷寇”气势磅礴诗句的毛泽东之口。而从4月24日南京解放到5月27日上海解放,人民解放军夺取这路程步行也仅有两天、又再无天险可守的城市,却用了不可思议的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不是处处充满矛盾吗?

    为此,在世界上,关于这段战史,曾引起一些旁观者的臆测。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即写道:“毛的革命军队打了胜仗逼近上海的时候,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不要拿下这个城市。斯大林问毛:‘为什么不打下上海?’毛泽东回答说:‘那里有600万人口(时上海的人口实是500万——笔者注),要是占领上海,我们就得给这些人吃的,我们到哪里弄这么多粮食呢?’,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城市的防守能力,然而毛却要红军退却,拒绝攻占上海。……不愿进入上海和得到那里的工人的支持,他担心为城市提供粮食的工作将损害他的反蒋斗争。”其实,这完全是赫氏对毛泽东的诽谤诋毁之言。

    毛泽东之所以缓打上海,其用意完全是为了使上海免遭战火的破坏,以利于日后的经济建设;在于防止仓促用兵,免得把上海打烂了。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和蒋介石当年的发迹之地。国民党的主战派对于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城市,是不甘心放弃的,对守卫上海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兵力部署上,增加到8个正规军、25个师,共20多万人,另有海、空军的配合作战。构筑了包括外围阵地、主阵地和核心阵地的3道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坚固防御阵地,其中仅钢筋水泥的碉堡工事就有3870多个,半永久性的掩体碉堡有1万多个。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吹嘘:“上海外围有近4000个钢筋水泥永备型工事为骨干的数十里防御纵深,比斯大林格勒的防御设置还要坚固百分之三十。”

    蒋介石在4月底亲自来到上海,部署军事防御和大劫掠、大破坏行动,以争取时间抢运物资到台湾。他严令汤恩伯:“死守上海6个月到1年,不惜将上海市付诸毁灭,以待国际形势的变化。”又命令国民党军、警、特“要和上海共存亡”,阴谋破坏上海,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

    所以,毛泽东在打上海的战役部署上是很斟酌了一番的,既要解放上海,又不能打烂,他下决心一定要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倘佯于北平香山林间的毛泽东,在松涛泉声中一定记起了无产阶级导师的名言:“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为此,对于上海战役,毛泽东对前线指挥员提出严格要求:“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军事进城,而且要做到政治进城。”南京刚刚解放,中央军委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命令准备执行解放上海战斗任务的部队,及时总结解放北平、天津和南京3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运用于解放上海之战。

    1949年3月318,人民解放军华东前线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确定了“于我军于人民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的解放方式,为参战部队规定了既不让敌人逃跑,又务必歼敌于上海外围以保全上海的战略策略。决心以第九、第十兵团共8个军,攻占上海。

    5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后,开始向上海市区发起总攻。

    总攻前,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亲自打电话,找到了前线指挥员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吗?你们马上就要攻打市区了,一定要军政全胜,一定要把人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上海啊!晓得吗?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看着你们啦:”

    5月12日,上海外围战开始。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首先在杨行、月浦、宝山一带遇到了国民党军在前沿用钢筋混凝水泥构筑的现代化防御工事。对付这些野战工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炮兵。在等炮兵部队赶到后,集中火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在进攻浦东的高桥时,即集中了300多门大炮,以最集中的火力歼灭了这里的国民党军。步兵们激动地高呼:“炮兵老大哥万岁!”上海郊外不停的隆隆炮声,也使城中的国民党军胆战心惊。

    然而,大显威风的“战争之神”炮兵很快就从上海前沿阵地撤出了,因为解放上海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当战斗发展到城区后,人民解放军为了保护市区不受破坏,就不能再使用炮兵,而是靠步兵的勇敢和机智,使用机枪、步枪、刺刀等轻武器,与敌人短兵相接,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血的代价。

    时解放军指战员们形象地称喻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