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奇缘(一个战犯管理所长的回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1 黄维的“永动机”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来说这些话,就别再来看我。”黄维大声责怪夫人,他把筷子放在桌子上。

    他又说:“从现在起不吃你做的饭菜。你也别来看我!”

    夫人无法说什么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了监狱。黄维被定为抗拒改造的“顽固分子”被批斗,受到了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但他没有放弃研究他的“永动机”,因此他经受了更加痛苦的折磨。

    当时,每天都有“叛徒”、“反革命分子”、“特务”被送进监狱,使监狱人满为患。1967年,秦城监狱的部分战犯被转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黄维算二进宫,再次转送到抚顺管理所。来所后,他主动要求找我谈话。

    他对我说:“我听说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成功地改造日本战犯的模范监狱,我相信我来这里后一定会改造好的。因此,想与你谈谈心里话。”

    黄维开始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详细谈了10余年来在狱中的生活。他既谈好的方面,也谈到了坏的方面。他说的是很真诚的。

    不管他过去犯下多么大的罪行,但对他的诚实我们是加以同情的。

    我说:“我相信你的话,那么有什么要求?”

    对于我的提问,黄维没有立即作出回答。他思绪片刻。他说:“我在管理所存有几百元钱。把这些钱寄给我女儿,做为父亲我还未见到她……”

    黄维止不住流泪,哽咽了。

    黄维的女儿与母亲一块生活在上海。“文化大革命”期间,她下乡到延边农村。(当时上海中学生有5万人下乡到农村)她极不适应农村生活,常常犯病,后得了肺结核。这个女儿是在淮海战役时怀胎的,迄今父女未曾见一面。

    “我对她是没有用的父亲,请答应我的要求。”黄维说不下去了。

    “存的是你自己的钱。如果你有这个想法,我负责替你寄钱。”

    “太谢谢了。”

    “没有其他要求吗?”

    “只有一个要求,请允许我研究水动机。”

    “永动机”是幻想。但抱幻想,对每个人都是正当的。有些人对黄维研究“永动机”的举动说成是抗拒改造的手段,并对他进行批判甚至斗争。但我考虑,应该肯定他的幻想,同情他的举动,以此找出帮助他转变思想的突破口。

    于是,我对他讲:“我对你研究的永动机很感兴趣。如果成功了,对人类将是莫大的贡献。不要有顾虑,要继续研究,希望成功。”

    “这样亲热的话,今天第一次听到……”

    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天谈话结束后,我让管理所电机厂的4名技术人员和学理科出身的几名战犯成立科研小组,帮助黄维研制“永动机”。

    不久,全国掀起批判邓小平的运动。我被定为“小邓小平”而送到“五·七干校”批判。黄维也成了战犯中被批判的对象。

    一年后,我再次返回管理所任职时,黄维再次提出了“永动机”的问题。我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的科研小组。开始,人们对这项工作不积极主动。后来当他们得知这是为了对特殊的战犯进行特殊的改造而进行后,才给予重视和积极参与。

    “永动机”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一切都是按照黄维的设计图纸进行制作。有些技术性较高的配件委托机械厂加工。为支持他的设计,管理所花费了一些经费。

    一个月后,“永动机”样机终于制作完了。试验那天,管理所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战犯围在“永动机”周围。我指示设计者——黄维试验。

    “永动机”只转动几圈便停了下来。

    黄维脸色紫红,低着头站在机器旁。

    “永动机失败了。但不能灰心,要有勇气。失败是成功之母。606号杀虫药是经过606次试验后取得成功的。仅凭一次试验就能成功这也不可能,嘲笑失败的人是无知的人。”

    我在安慰黄维的同时,警告那些讥讽黄维的人。

    黄维猛地抬起头,向前跨一步说:“没有成功。但对我来说,有了比成功更加珍贵的收获,我今天才真正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我真心钦佩。”

    这是黄维在监狱20年来第一次发自肺腑的反省。

    1975年,即将释放前,黄维因心脏病住院治疗。公安部指示,不惜一切代价要治愈黄维的病。这里有特殊的背景。黄维在华中被俘后,国民党当局曾宣布黄维阵亡,并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中央日报》”大肆渲染“与中共斗争中壮烈牺牲的黄维将军业绩”。因此,如果黄维在狱中去世,那么就证实国民党的欺骗宣传是真实的……因此,黄维在住院期间,沈阳医科大学教授组成医疗小组负责抢救工作。

    不久,黄维病愈了。而正好此时颁布了特赦令。但考虑黄维有心脏病,怕他激动过度而再度犯病,便没有让他参加特赦大会。几天后,我去医院。与黄维谈了许多事,后来我找个机会告诉他被特赦的消息。他高兴得把我抱住了。

    出狱后,黄维任全国政协常委,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