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还特别提到苏联可以使用越南港口的问题。4月19日,苏联政府《消息报》发表文章谴责了中国领导人,说中国领导人这样将会妨碍中苏关系的正常化。5月5日,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印度支那问题是妨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中国决心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
进一步的双方接触(1983年7月~9月)
尽管中苏互相攻击,但是两国的文化和体育交流不断增加。1983年7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莫斯科电影节活动。9月又参加了莫斯科书展活动。8月11日,苏联足球队到达北京。
许多年来苏联没有派足球队来北京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发言人说,苏联国际旅行家组织将出席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旅游会议。自从1981年以来,一直有苏联旅行家到北京访问。
1983年夏末,苏联和中国的声明都用了特别温和的调子。8月26日,安德罗波夫主席呼吁,中苏应扩大贸易,发展双边交流,缓和边界紧张局势。他表示,苏联愿意就巩固世界和平、巩固国际安全的问题同中国进行对话。而这一切,都是两国为实现长远的经济任务所必需的。李先念主席对安德罗波夫的呼吁表示欢迎。1983年9月2日,李说,尽管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仍然存在,但是,中国政府真诚地希望,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将会得到排除。这样,“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两国能够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9月1日,中国官方杂志《世界知识》发表文章指出: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中国在1980年在这个问题上犯了点小错误,见第十一章),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遏制了“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美帝国主义”。
1983年9月8日,米哈伊尔·贾丕才到北京访问,与钱其琛举行会谈。9月15日会见了吴学谦(因黄华病重,1982年11月19日,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据报道,贾丕才前一次来访是应苏联大使的邀请而进行的,属私人来访。新华通讯社强调指出,贾丕才这次是作为钱其琛的客人而进行访问的。
据苏联的消息透露,贾丕才和钱已找到了苏中对外政策的许多集中点。但据中国的消息透露,中国方面已告诉贾丕才,除非排除三大障碍,否则改善中苏关系就没有基础,即使中国对三大障碍中的某些方面的立场有所动摇。据日本的报纸报道,双方同意进行交换留学生,进行旅游、文化和体育的联系。同意研究中国为实现现代化恢复同苏联技术合作的可能性。1983年9月16日,贾丕才离开北京回莫斯科时说,会谈是“事务性的”。他说,“我们已经打开联系的渠道。
这次我们还讨论了国际问题。”
198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个提案进行了表决。提案对南朝鲜民航班机的死难者表示哀悼。南朝鲜民航班机是在9月1日进入苏联领空后,被苏联喷气式战斗机击落的。对提案投票表决时,中国和另外三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苏联也投了反对票)。
中苏第三轮会谈和进一步的争论(1983年10月)
1983年10月6日,中苏第三轮会谈在北京举行。会谈是在伊利切夫和钱其琛之间进行的。由于中国坚持要克服改善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三大障碍”还扩大到苏联在中国的远东边境地区部署苏联SS—20导弹等内容。10月5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谈判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齐说,苏联在我国边境地区部署SS—20导弹问题属于“三大障碍”的一个内容。中国希望苏联在中国边境地区减少它的武装部队,包括“削减常规武器和核武器。”
在评论苏美两国在早些时候在日内瓦就削减在欧洲部署的中程核导弹时,1983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在亚洲部分地区已经部署了大量SS—20导弹,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苏联如果真如它自己所说的,希望减少核战争的危险,它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导弹也应当大大削减。我国要求苏联消除妨碍发展中苏关系中的三大障碍之一,就是减少中苏、中蒙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这当然也包括导弹在内。……”(据估计,苏联在远东地区部署了108枚SS—20核导弹。苏联官员说,在这些导弹中,有一部分是从东欧战区撤走的,现在部署在远东地区)。
1983年10月30日,在伊利切夫结束对北京的访问时,中苏发表了一个公报。公报指出,会谈是有益的。第四轮谈判拟于1984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据有关消息透露,双方已达成了增加贸易、增加低级技术交流、加强文化和体育联系的协议。苏联代表团提出,越南问题将在另一次会谈中单独讨论。中国代表团对此没有异议。
中国领导人在庆祝十月革命纪念日发给苏联人民的贺电中,呼吁实现“中苏友好关系”。1983年11月7日,《真理报》用头版头条的片幅发表了贺电的全文。
1983年12月7日,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