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包括中苏两国和两国共产党的关系),无疑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中最曲折复杂、最丰富多彩和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事件。尽管中苏两国、两党的历史随着1991年8月苏共的解散和同年12月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了。但是,作为一段曾经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又对世界和世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来说,了解和研究其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入探讨整个中苏关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发展、其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之所以如此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不仅对于历史学研究来说是十分有意义,而且对于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四十余年中,中苏关系跌宕起伏,迂回曲折,扑溯迷离,动人心弦;在这四十余年中,既有情意融融的春天,也有秋风飒飒的秋天,更有白雪皑皑的冬天;在这四十余年中,既发生过许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一致的美好故事,也发生过许多令人惊诧不已、啼笑皆非、悲痛遗憾的事件……这四十余年的历史,这四十余年历史中的许多事件,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仍值得人们深刻思考……当然,不忘却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这正如亲身经历过中苏关系四十余年历史的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2月会见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时所说的:
中苏关系应该“结束过去,放眼未来”。“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他涉及到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涉及到过去,因此,解决他们,必须认识过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翻老帐”,而是“应当认识、记住、考虑他的教训,以便前进。”回顾中苏关系的昨天,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这正是我们执著和潜心翻译这本《中苏关系内幕纪实》(原名《中苏关系三十五年》)的主要想法之一。
中苏关系不仅内容丰富曲折,动人心弦,而且由于中苏两国、两国共产党在当代世界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从而使得中苏关系及其影响也在当代世界政治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中苏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而且又是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苏两国共产党是世界两个最大的共产党——一个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共产党,一个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共产党,而且又是两个最大的执政的共产党。
因此,中苏关系——无论是友好,还是恶化,都会对当代世界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四十余年中苏关系的历史已经表明,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苏双方的论战和对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国内历史进程和历史面貌的发展,影响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面貌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迁。(当然,上述影响是互相的)。认真研究和总结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四十余年相互关系的经验教训,这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也是我们翻译这本《中苏关系内幕纪实》的主要想法之一。
毫无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四十余年中苏关系的历史,是当代世界历史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历史之一。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外已出版了许多研究文章和著作。在我们国内,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章甚少,专著和译著更少。我们翻译此书,希望能够对国内这一方胊e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希望该书成为一本人们所喜欢的雅俗共赏的读物.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四十余年中苏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这是中苏关系的友好合作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苏双方进行了亲密的互助合作和互相支持。1949年10月2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正式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其它协定。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于新中国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五十年代前半期,双方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密切合作。在政治上,中苏两国共同支持了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和印度支那人民的抗法斗争;苏联支持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动,并以贷款方式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苏联还一贯支持在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中国也对苏联当时所提出的缓和国际局面,维护世界和平的倡议给予了响应和支持。中苏双方在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