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次日,王敬久第87师进入上海市中心江湾,并派一部分兵力固守吴淞;孙元良第88师进至北站、江湾之间;炮兵第10团1营与炮兵第8团在真如、大场进入阵地;江防由江苏保安第2、第4两团担任,江阴航道阻塞作业也基本完成。
8月12日,张治中在获悉日军即将增兵上海后,当即决定攻击部队于8月13日拂晓前,完成对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的攻击准备。然而就在这时,张治中突然接到南京统帅部电话命令:“不得进攻。”张治中急电飞告:“我军业已展开,攻击准备也已完毕。”但复电还是“不得进攻”。
原来,长谷川在12日接到军令部电报,令他“在陆军到达之前,不要扩大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正面。”遂指示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正采取外交行动拖延时间。冈本邀请英、法、美、意4个中立国在上海的代表召开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企图暂时调解中日冲突,让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参加委员会的中方代表上海市长俞鸿均当即严正声明:“我国军队在自己领土上自卫,是理所当然,如日方撤退军队,即无冲突之危险。”俞最后表示:中国军队当恪守中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一贯政策,如日方不向我挑衅,当不向其攻击。
结果,张治中原定拂晓前的攻击,不得不停止。此举徒然使张治中的作战安排落空。本来张治中的意图是想以一个扫荡的态势,乘敌立足未稳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其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但现在良机已失!在日军已占领中国东北,此刻又占领了平津并在华北地区继续扩大侵略、中日两国处于敌对战争状态的时候,习惯于偷袭别人的日军,却还在玩弄谁先开枪的把戏,显然是为了自己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8月12日下午,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形成僵局而散会后,大川内传七少将即下令上海特别陆战队进入阵地,至半夜,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即已作好了战斗准备。此时云集上海的日舰已达32艘,并有海军士兵2000余人登陆增援。8月13日下午,进入阵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八字桥地区的伊藤茂第3大队,首先向刚到达该地的国民党军第88师进行突然袭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8月14日,南京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蒋介石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炮击浦西汇山码头;空军出动,协同陆军作战,并担任要地防空。
张治中的意图是在日军增援部队到来之前,一举攻下虹口、杨树浦。然而在14日至18日4天之内,蒋介石连下两道停战命令,结果战事停停打打,徒然延误作战良机,对日后战局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反,日军却不断大幅度增兵。8月15日,日军统帅部决定以第3、第11师团组编上海派遣军,第二次增兵2个师团。8月16日海军军令部下令:在旅顺口待命并准备于青岛登陆的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共两个大队约1400人,佐世保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约1000人向上海增援。8月23日,上海派遣军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于张家浜、狮子林、川沙口一带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与之展开激战,未能阻止日军进展。日军在优势舰炮的攻击下,夺占了沿江一些要点,其后续部队陆续上岸。日军第3、11师团主力登陆后,即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一线发起进攻。中国守军不畏牺牲,顽强阻击,在近一周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经常整连、整营官兵牺牲于日军炮火之下,但仍前赴后继,坚守阵地。8月31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向参谋本部紧急呼吁,要求迅速派遣5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增援。9月5日,日军集中30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动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183团3营500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当日军用大炮炸毁城墙攻入宝山城内时,3营官兵同日军展开巷战,奋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
尽管上海中国守军牺牲惨重,但斗志高昂,拼死抵抗,使日军攻势进展缓慢。到9月上旬,上海战局胜负难分。这一形势使日本统帅部焦虑不安,决定第3次增兵,调第9、13、101师团及军的直属部队、兵站部队到上海,同时从华北方面军抽调10个大队以上兵力增援上海。
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
实力大大增加的日军,于9月30日拂晓,向中国军队发起全面攻势,突破万桥、严桥、陆桥等处阵地,在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