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逞英豪,蓝天搏击技高超;
日本军阀起杀意,远东祸根气焰嚣。
两次伦敦之行,更加坚定了山本五十六航空第一的思想。在1930年第一次伦敦谈判回国后,山本受命出任海军航空本部技术处长,他利用这一职位积极改进日本海军的鱼雷攻击机和远程轰炸机,还把生产快速战斗机提到日程上来,为日本法西斯发动和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了大部分的战斗飞机,其中包括中型攻击机、轰炸机和著名的零式战斗机。
在30年代之前,由于日本工业制造技术基础薄弱,还不能独立制造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其装备使用的为数不多的飞机,大部分是仿效法国和英国的飞机而制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改以德国为模仿对象。那时,只要外国制造出一种较先进的新式飞机,日本必少量引进,将之拆卸,进行反复研究,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装,便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所以英、法的飞机厂家在谈到日本的飞机制造时,常常讥讽他们是“猴子民族”,说:“假如日本每次购入的飞机不是一架的话,那我们就感激不尽。”
新上任的山本深刻认识到,日本飞机制造业的落后,是其实现航空第一思想的主要障碍。由于海军航空兵的起步晚于陆军航空兵,因此当时海军飞机的技术性能较之陆军的飞机还差一筹。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主要是带有轮胎的舰载机和带有浮筒的水上飞机,飞机的活动范围不过200海里,飞机还只能完成一些侦察、搜索任务,虽然有时也负担轰炸任务,但人们普遍认为飞机还只是舰队的辅助兵器,不能充当海军的主要兵力。这种状况使人们对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并不抱多大的期望。不用说在国际上有美国的比利·米切尔与美海军当局围绕着飞机与舰艇的激烈争论,即使在日本,海军也对此争论不休。山本凭其赌博养成的敏感和判断力,相信在经过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后,可以制造出更为先进的飞机,并使飞机最终成为海军的主要武器,成为决定未来海战胜负的主要力量。他说:“只要看看飞机在过去10年间的迅速发展,就应该相信,飞机在未来的10年中一定会取得更惊人的发展。”
对此,有人以潜水艇的例子来反驳山本的观点,说在潜水艇刚刚出现的时候,世界各国对这种新兵器的威力也曾十分吃惊,也有人甚至提出潜水艇的出现已使主力舰失去威力,建议废除主力舰。然而,尽管德国的U型潜水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活跃一时,可是当有了反潜武器以后,潜水艇的作用顿减。难保飞机不与潜水艇有同样的命运。
山本在驳斥这种观点时认为,飞机和潜艇最大的不同点是速度,1927年林德伯格横渡大西洋时,举世震惊,靠的就是速度。飞机速度增加后,军舰1天的行程,飞机1小时或半小时就够了,海军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现在的“海空军”,将来一定是“空海军”。
在理论上持有明确认识的山本五十六,在出任航空本部技术处长后,获得了将自己的观点付诸于实施的最好机会。上任伊始,他就提出要大力进行飞机技术改造,制造有耐久力的全金属高性能飞机,实现国产化。他提出的口号是“一切国产化”,“使用国产品,否则就没有日本航空的独立和发展。”为此,1931年新增第14基地航空队,1932年成立集飞机维修、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实验机构,大力进行开发研究。
针对美国海军的优势地位,山本首先考虑生产一种大型化的远程陆基机。他希望依靠这种远程飞机来有效地削弱美国海军的力量,以使在未来对美作战中,有利于在力量上处于劣势的日本海军。他设想如果具有优势的美国海军舰队横渡太平洋向西进击日本的话,日本海军可以使用这种飞机,到近海以外的海域上空迎击美军,使美国舰队在未到达近海同日本舰队交战之前,力量就被削弱到与日本舰队差不多,甚或劣于日本舰队的程度。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意图,海军可使用的只有飞机和潜艇,使用这种陆基远程轰炸机,还可以充分利用日本所占领的南太平洋各群岛,把这些岛屿作为日本“不沉的航空母舰”。
1933年,山本五十六设想的这种远程大型飞机研制成功,命名为“八试特种侦察机”(意为昭和八年即1933年研制成功)。1934年,进一步改造成“九试中型陆基轰炸机”,1936年投入批量生产,被称为“九六式陆基轰炸机”(意为日本天皇纪年2596年制造)。
九六式陆基轰炸机为三菱工业公司设计制造。该机吸收德国容克公司等世界各飞机制造厂家的造机技术,结合三菱公司自己的创新,是日本海军装备的首批国产双引擎活动式起落架飞机。这批飞机有两台活塞式发动机,翼展25米,机长16.45米,采用全金属单壳式结构,起飞重量8000公斤,航程约4000公里,最大时速788海里,机上最多可携带800公斤炸弹,并有机枪炮一门和机枪4挺,机组7人。该机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不相上下。
日本海军在装备了这种飞机后,组建了木更津和鹿屋两个航空队,并在1937年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