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场实施的突击取得了更大的胜利:红军部队渡过了兹沃伦卡河(拉多姆和普瓦维之间维斯瓦河的一条支流),攻占了兹沃伦防御据点,与德军展开了争在拉多姆的战斗。
朱可夫派遣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进入在第8近卫集团军地段打开的一个突破口。此后数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赢得了引人注目的胜利:它占领了新米亚斯托,挺进到罗兹附近。1月16日,苏军攻占拉多姆,次日,朱可夫的部队,包括波兰第1集团军,解放了残破不堪的华沙。
关于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开头几次战斗的胜利,只是在不久前,人们才给予朱可夫以应有的赞扬。那是在朱可夫七十寿辰(这时他还获得了第五枚列宁勋章)的时候。
苏联《军事史杂志》写道:
……在指挥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中,朱可夫考虑到敌人将其兵力平均地部署在整个战线上,因而决定实施三个突击:两个突击分别从位于马格努舍夫和普瓦维地区维斯瓦河西岸的登陆场实施,第三个突击则从华沙以北地区实施。战役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迅速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域和随后勇猛地向纵深扩大战果……
为了实现这次战役的一些决定性的目标。并加快实施的进程,朱可夫巧妙地使用了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例如,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开始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编成内有两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两个独立坦克军和五个独立坦克旅。根据朱可夫的决定,两个坦克集团军,作为迅速扩大进攻的基本力量,是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和第三天,也就是说,是在敌人防御被完全突破以后才投入战斗的。这样做,就能保存机动集团的力量,以便用于在敌方防御的战役纵深,进行持久的、激烈的战斗。在这次堪称典范的战役中,坦克军和独立坦克旅则用作为集团军的机动集群,而坦克则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嘟队。在突破敌人的战术区域后,增援步兵部队的坦克不再归步兵师师长指挥,而是集中起来专门,组建成集团军机动分遣队以便追击敌人。这些分遣队起着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之间联络环节的作用。
由于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中正确使用了坦克部队,因而实现了一次异常高速度的突击。在突破敌军防御以后,坦克集团军的突击进度在二十四小时内平均达到二十八英里,有时高达四十三点五英里,而在脱离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以后,达到六十二英里。
随着华沙的解放,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此结束。在四至六天内,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三百一十英里宽的地段上。向德军防御纵深突破了六十到一百英里,到达索哈切夫—托马苗夫—马佐维茨基—琴斯托霍瓦一线。
鉴于已经为进一步发展进攻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最高统帅部于1月17日更明确地规定了以后几周的任务。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继续向布雷斯劳推进,不迟于1月30日在雷希诺以南进抵奥得河,并在该河西岸建立登陆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向波兹南突击,在2月4日左右攻占比得哥什—波兹南一线。朱可夫和科涅夫将其机动先遣队近于排成纵队前进的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主力之前。当需要击退翼恻的反攻和歼灭留在突击部队后方的大的敌军集团时,就挑选一些独立部队去执行这些任务,并在完成作战任务后重返主力部队。
1月19日,科涅夫的部队攻占克拉科夫,并在三天后强渡了奥得河,开始在河西岸建立登陆场。1月18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歼灭了被包围在华沙以西的德军部队,翌日迅速占领大工业城市罗兹,以致德军来不及进行任何破坏,甚至连已经装箱准备运往德国的贵重机床和其他设备也来不及运走。在两天内(1月22日和23日),方面军前进了大约大十到九十英里。在方面军右翼,在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2军进行迂回包围以后,构成波兹市防线一部分的筑垒城市比得哥什被苏军占领。
朱可夫的回忆录①提供了有关波兰战役计划的极有价值的见解。根据他的叙述,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到达比得开什一波兹南一线时,应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建立联系。关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最高统帅部推迟到该方面军进抵这一线之后再作决定——
①本章所有涉及朱可夫回忆录的部分均引自1965年6月—期《军事史杂志》。前已引用的关于莫斯科会战的回忆录,直至1966年夏秋才出版。关于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的回忆录,是朱可夫1957年秋被解除国防部长职务以后,首次公开发表的著述。——原书注
朱可夫指出。“然而,在战役实施过程中,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大大提前完成了最高统帅部规定的进度,到1月23日,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已经攻占比得哥,并向施奈德米尔和德意志—克龙(瓦乌齐)展开进攻。1月25日,方面军中路部队包围了波兹南强大的敌军部队,而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密切协同,前出到亚罗钦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