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谣言四起传被递解出境
正所谓“树大招风”。当霍英东的地产生意如日中天之时,市井坊间突然传出霍英东被递解出境的消息,一时间满城风雨。霍英东无奈,只好登广告予以澄清。
突传被递解出境
正所谓“树大招风”。一个人,当你默默无名、无所作为之时,世人绝对不会留意你、关注你;但一旦在事业上闯出一些名堂来、有所建树时,那自然会招惹别人的注意,羡慕也好,欣赏也好,嫉妒也好,总之,一时间会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一些流言蜚语也会接踵出现。
霍英东的经历就是这样。正当他的地产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突然发生了。那正是市民疯狂抢购蟾宫大厦的时候,市井坊间突然传出一些关于霍英东的消息:
“霍英东战时走私,港府要将他递解出境。”
“霍英东利用淘沙船做走私生意……”
“千万不要买他的楼,说不定他要拿着市民的钱逃跑!……”
传闻从天而降,一传十,十传百,几天之间就传遍港九各地。有一些已经交了订金购买
蟾宫大厦的买家,不是打电话到霍英东的公司查询,就是亲临霍的公司问个究竟,有个别买
家甚至要求拿回订金。
从1949年起,港府开始对一些“左派”人士和一些被港府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物采取递解出境的政策。那年8月,“香港立法局通过《驱逐不良分子出境条例》,规定负责当局可以通过简易的审讯方式,判定某人为该条例所指的不良分子,即可以下令将其驱逐出境,但当事人能证明他是英籍人士或在港居住超过10年以上者例外。”
听到自己将被递解出境的传闻,霍英东感到很震惊。最初几天,霍英东认为“谣言止于智者”,所以对传闻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谁知,传闻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传越广,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传闻困扰着霍英东,也困扰着他的家人。他母亲最初也认为只是谣言而已,并不太当一回事,但当传闻传遍全城之时,她也坐卧不安了,甚至相信传闻是真的。她找霍英东问三问四,并叫他想办法处理此事。
在报章发表声明澄清传闻
这时,霍英东才发觉问题很严重,连忙召集公司的一些职员开会商讨对策,最后决定以立信公司的名义向外界澄清。当天晚上,霍英东和公司职员匆匆草拟一份声明稿,说外边的传闻纯粹是无根据的谣言,要求买家放心,公司运作如常,楼宇会如期完成交货。声明稿草拟完,又连夜送到《工商日报》、《星岛日报》和《华侨日报》刊载。
立信的声明稿在各报刊登之后,传闻并未一下子就消除,仍然散布于市井坊间。大约过了半年,霍英东并没有被动一根毫毛,于是传言也就自然销声匿迹。
谣言流传半年,对霍英东的地产事业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那一年,霍英东继蟾宫大厦之后,又大兴土木,开始兴建另一座大厦——交逊大厦。
事隔40年,霍英东向我谈及20世纪50年代初涉足地产行业事业时,突然提起这件已不为太多人所知的陈年往事:“……卖楼花,钱来得很快,自己都觉得害怕。这时,香港传我被递解出境。”我是第一次听说此事,所以当时也感到不解,于是连忙抓住机会发问:“递解出境?是不是因为当时赚得太多钱了?”
“不是,流言很令人吃惊……”
“是空穴来风,还是另有原因?”
“完全不是,一点事也没有,一传开以后,对公司业务有些影响,有些人不敢同我买楼……”
“为什么会传开,是港府真有这个意思?还是其它原因,比如对手想打击你?”
“其实都不是。对手没有这个力量。传闻对我的打击很大。当时,香岛人最怕的不是坐牢,而是被递解出境。香港政府对待一些人的王牌就是这一招了。”
自《驱逐不良分子出境条例》颁布后,在短短三四年间,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的约有100人,其中较为轰动的是:港九纺织业工会副主席楼颂平(1949年11月),香岛中学校长庐动(1950年1月),电车职工会主席刘法和职员李文海、植展云(1950年2月),电车职工会副主席欧阳少峰(1950年3月),港九工联会副主席兼海军船坞产业华员职工会主席麦耀全(1950年7月),九龙船坞劳工联合会主席麦河志(1950年7月),车华三院秘书陶开裕(1950年10月),海军船坞产业华员职工会主席甄雄(1951年2月),电影工作者马文森、刘琼、狄梵、齐开韶、舒适、杨华、马国亮、沈敦和港九纺织染业总工会九龙支会主任冼佩玲、书记姚坚(1952年1月),教育工作者吕冈等12人(1952年3月),香港电车职工会13名职员(1952年6月)。这些人大部分是在凌晨时分被抓走,随即被押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