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间四月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浓得化不开 第二卷(6)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她有的是爱花癖,

    我忍看她的怜惜——

    一样是芬芳,她说,满花与残花。

    浓荫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

    她受了秋凉,

    不如从前浏亮——

    快死了,她说,但我不悔我的痴情。

    但这莺,这一树残花,这半轮月——

    我独自沉吟

    对着我的身影——

    她在哪里呀,为什么悲伤、凋谢、残缺?”

    然而,爱终究不是诗,不是神力,没有那么多的理想色彩,你爱的如果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这爱就永远与烦恼、顾虑、痛苦、琐碎的世俗生活统绕在一起。

    (二十八)

    小曼终究敌不过家人的压力和王赓的催逼,还是跟随母亲去了上海。

    志摩陷在绝望中,像个陷在无边幽黯中的孤魂,没有目标,没有归宿,不知该怎样打发日子,不知该走向哪里。走了小曼,北京城顿时变得空荡荡的,太阳没有了光芒,世界失去了重心和色彩;哭泣没有眼泪,呼唤没有回声。他忍受不住了,他要疯了。

    从八月九日到九月十七日,四十个晨昏,志摩的灵魂在天堂——地狱——天堂——地狱之间走了几个来回。

    命运把他在大欢大悲之间的猛抛猛掷,折磨得他憔悴不堪了。

    他发傻似地独自去杭州灵隐,直挺挺地躺在望雷亭下那条石凳上寻梦,脸上盖着小曼送的一条小红绢。

    他的爱是雷峰塔,在风风雨雨中,倒了,埋了。

    九月十七日,他写下《爱眉小札》的最后一篇。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像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像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眉呀,想不到这《爱眉小札》,欢欢喜喜开的篇,会有这样悲惨的结束。”

    他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神思恍惚地来到上海。

    但是,他见不到小曼。

    他不知道该到哪儿去找她。他也不敢贸然去找她。

    他成天在街上丧魂落魄地乱走,他萎靡得像一个濒死的人。

    受过弥盖朗淇罗影响,画过巨幅史诗油画的刘海粟来找他了。

    海粟的神情是复杂而含蓄的。志摩瞪着失神的眼睛茫然瞅着他。

    “志摩,你不能消沉。我来试试想一个办法看。事在人为嘛。

    我逃过婚,反抗封建婚姻有点经验。”

    志摩眼中突然放光,一下子跳起来抓住海粟的手不住地摇:

    “海粟,海粟,一切全仰仗你了!你务必替我想个办法!”

    “你且不要抱乐观。事情棘手,办起来看。”海粟实实在在地说。

    志摩紧握海粟的手不放。“只要你肯用心去办,准能办好,我也只有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这次来上海;我与小曼母女同车,一路上讲了许多,都是帮你和小曼的话。老太太那头,好像有点松动了,现在需要的是对王赓用点功夫……只要说通了王赓,老太太不会再作梗的……”

    海粟像构思画面一样构思起他的计划来了。

    王赓接到一张款式雅致、印刷精美的请柬,抬头写着“恭请王赓先生、陆小曼女士光临”,下首是“刘海粟鞠躬”,订座地点是功德林素菜馆。他把请柬拿在手里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好几遍,寻思着此举的缘起和意义……刘海粟是老朋友,小曼母女此番自北京来沪是与他同行的,是不是巧合倒很难说。刘海粟跟徐志摩向来莫逆,这次宴请想来不为无因。

    平心而论,王赓对徐志摩并无多大恶感。他与志摩虽非深交,但志摩一团天真、热情至诚的为人他是了解的。志摩与小曼,作为神交,他也不反对,所以也曾请志摩陪着她到处游玩,主要还是为了让小曼的心情舒适愉快点。他的心自问对小曼已是至矣尽矣,够慷慨够开通的了,但以小曼的柔弱娇媚,时时刻刻需要温情的滋养,这一点,自己作为丈夫来说是力所不透的,这就使志摩这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教授占了上风去了。

    站在丈夫的立场,王赓想到妻子的心已有他属,当然是恼火的。这至少有辱门庭。闲言碎语在社会上传来传去早已使他怒不可遏。这次严令小曼来沪,她毕竟还是屈从了,但这种征服式的夫妻关系还能有多大意义呢?行前夫妻间的那次龃龉,早成镜上之隙,裂痕看来是很难弥合的了。此后纵然可以把她禁锢深闺,但后果可想而知:无非是以她的沉默、悒郁而死告终罢了。小曼何辜,自己又何忍这样严酷地将她置于死地?小曼的个性,他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她是一个体质孱弱,生性随和,貌似柔顺,但骨子里却有她的刚与倔的人。这一点,一般人不易看出,他自己也是最近

    才看出的。他与她的结合,完全是陆家的主张,小曼当时年甫十九,虽然聪慧盖世,但对生活的愿望与理想却未形成,可说是糊里糊涂成了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