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使孩子们身子温暖,便在屋子里点起洋灯,烧了一锅豆腐,让儿子们围坐在桌子边,他觑着眼睛,从氤氲着热气的锅里,夹起白煮豆腐,放在孩子们的酱油碟里。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溢满天伦之乐。
着同学们调皮捣蛋。一年春天,他跟着一群同学到城外一个寺里去白吃桃子,理由是一些中学生都看白戏,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白吃桃子?十几个小孩子浩浩荡荡地出城,一到寺里便气势汹汹地呵斥道人,领他们到桃园去。道人踌躇着说:“现在桃树刚刚开花呢。”小孩子们不相信,闯到园里,果然是花正开着,由是都丧了气,一怒之下,把花都折了,叫嚷道:“没有桃子,得沏茶喝”。结果是喝了一肚子的茶水回去。
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华考入了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他个子不高,坐在第一排第一座。在教师们的眼中,这个脸儿圆圆、身子结实的孩子,有点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学习认真,做事踏实,从不缺课。平时喜欢看小说,对文学有浓厚兴趣,颇有志向,曾自命为“文学家”。由于品行与学业俱优,毕业时,校方曾授予品学兼优的奖状。当时有一位同学不服气,认为学校不公,感到朱自华不及自己,但教师们都认为这位学生虽然各科成绩均优,但英华外露,不如自华老实浑厚。
“广陵富佳丽,隋季此为京”。扬州在历史上曾享有“淮左名都”的盛誉。山灵水秀,风物宜人,峰峦秀叠,园榭相连,“九里楼台牵翡翠”,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自古以来人才荟萃,文化发达,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均曾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城,在抵抗异族侵略战争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文物古迹。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华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朱家在扬州是个客籍,没有亲戚故旧,朱小坡在江西做事多年,远离家庭,1912年菊坡公又故世了。人口日多,生计渐艰,家道一日不如一日了,因此他们的家与当地乡绅望族毫无往来。在《说扬州》一文中,他回忆说:他们的雅事,如访胜、吟诗、赌酒、书画名家、烹调佳味,我那时全没有份,也全不在行。
由于没有身世显赫的靠山,也无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因此难免要受到当地恶势力的欺凌。辛亥革命那年,朱小坡生病在家休养,就让一个乡绅打着军政府的招牌,敲去一笔钱。落寞的家庭,单调的生活,养成自华沉着倔犟,疾恶如仇,洁身自尊的性格。当时他少年气盛,血气方刚,对社会上黑暗现象和市井俗气,极为不满,他最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所谓“小气”,就是目光如豆,只图眼前小利,所谓“虚气”就是“大惊小怪、以少报多”,虚张声势。扬州有一个大官儿,常常坐着包车在街上飞驰,前面一个拉着,旁边还有四个跟着车子推着跑,沿街辟辟拍拍,神气活现,威风凛凛,出足风头。对这种自我炫耀大耍气派的“虚气”,少年朱自华深恶痛绝之。他还看不惯横行乡里的“甩子团”的行径,“甩子”乃扬州方言,当地绅宦子弟,仗着家势结成团伙,胡作非为,在公共场所闹“标劲”,看戏不买票,包揽诉讼,调戏妇女,聚众起哄。更令朱自华感到奇怪的是,豪门乡绅的仆人竟然可以指挥警察区长,大模大样地招摇过市。满清王朝早被推翻,封建统治业已结束,民国也已开创多年了,然而扬州黑暗却依然如故。少年自华目睹现状,气愤填膺,但自知人轻言微,只能让那口怒气憋在心里。自然,他也并没有一概抹杀扬州人,他喜欢他们和绍兴人一样,有一股可爱的“憨气”,对那些具有刻苦诚笃品性的朋友,他始终怀有诚挚的敬意。
对扬州明媚山水,朱自华有说不出的喜爱,但他有自个儿的选择。在扬州西北郊有个清瘦秀丽的古典园林“瘦西湖”。它原名保障河,亦称长春湖,清钱塘诗人汪沆从西湖来此游览,即兴作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着瘦西湖”。从此保障河遂有是称。瘦西湖蜿蜒曲折,州屿散落,山环水抱,堤边一株杨柳一株桃,红绿交映,风光秀丽。但是,朱自华对它却不太喜欢,原因就只在它“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①“两岸花柳全依水”,他认为扬州的好处,大半在水上,在护城河下船,有七八里河道,曲折而幽静,沿河有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平山堂等著名风景。小金山四面环水,山水相连,波光烟影,亭阁增辉,小土山上有风亭,半山间有月观,可以望水,也可以观月。五亭桥呈拱形,中间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五亭桥有十五个桥洞,朱自华以为,远望最好,看水中倒影也妙,如乘小船在桥洞中穿来穿去,则更有风味。平山堂在蜀冈上,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那里游人少,很是宁静。朱自华喜欢登堂闲坐,远眺江南诸山淡淡轮廓,深感以古诗“山色有无中”来形容这一景色,恰到好处。扬州游船有多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他小时候常跟父亲在船里听谋得利洋行的唱片,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