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和林彪,这些未来的元帅们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时候,贺龙却悄无声息。他干什么去了?
住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里。
他远道赶来,毛泽东走出来表示欢迎,同贺龙紧紧握手。
贺龙仔细地端详毛泽东,看见他略加消瘦,便说:“主席,你比在延安的时候瘦多了呀!”
毛泽东摸摸自己的脸说:“是吗?我觉得比在延安的时候更结实了。看来,行军是个好事呢!可以锻炼身体。现在,不骑马走他十里、二十里,也不觉得累了。”
这的确是毛泽东的切身体会。撤离延安时,他身体不好。撤离后的最初几天,骑着马行军,才走了一会,就要出一身虚汗,还得停下来休息一会。现在可不一样了,就是步行十来里路也仍然精神抖擞。
贺龙高兴地说:“主席呀,我们就放心了。”
毛泽东踉他谈起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毛泽东说,蒋介石集中主要兵力在陕北和山东这东西两翼发动重点进攻之后,中段的兵力就不多了。他们凭借黄河天险进行防御。这种部署,就象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人民解放军从中间这个薄弱部位来个拦腰突破,强渡黄河,插到南京、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去,那就会象一把钢刀,插进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刘、邓集团渡过黄河,已将此序幕揭开。陈赓纵队原来计划西渡黄河,去加强陕北的军事力量。现在有另一种考虑:目前,胡宗南把他在豫西的兵力大都调到了陕北,豫西兵力空虚了,所以,我们不想让陈赓过黄河,要他直接去豫西。这样不仅能够迫使胡宗南从陕北分兵,有利于彭德怀在陕北各个歼灭敌人,而且,对刘、邓南下有重要的配合作用。毛泽东说,我们已经征求过彭总的意见,这次,陈赓来了,再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在会议上议论一下。
毛泽东又说,陕北战场还得依靠你们晋绥。军事上也好,财政上也好,特别在粮食上都要依靠你们晋绥,所以,中央有这样一个考虑:让你贺老总把这两个区统一管起来,使陕北战场有一个统一的后方,也好让彭老总放手去打胡宗南。毛泽东强调说:“刘小看了后方啊!打仗,没有一个好的后方,仗是打不下去的。贺老总,你看怎么样?有什么意见?”
贺龙说:“我听从中央的安排,一切服从战争的全局利益。”
1947年7月21日,小河会议召开了。来参加会议的有彭德怀、贺龙、陈赓、陆定一、杨尚昆、习仲勋、王震等人。毛泽东跟前的工作人员阎长林叙述当时的情况说:“小河会议是在一个地主的小院子里召开的,院子中间有一棵大槐树。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都住在这里。贺老总也住在这里。我们警卫人员用树枝搭了个棚子,放了几张桌子,一些长凳。贺老总见到这个棚子非常赞赏。他说:‘我们在晋绥,开会都有个房子、会议室,有些人还觉得很艰苦。主席召开会,只能搭个棚子,谁艰苦呀!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宣传、宣传。”’
会议开始,毛泽东首先讲话。他说:“军事计划,原先计划把边区和陈反两部集中起来打。现在决定分开来打。这从战略上、粮食上看,都是有利的。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解决,看过去这一年的成绩,是有可能的。”毛泽东又说:“陕甘宁边区军事上、财政上都得依靠晋绥,今后,更加如此,因此,决定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老总统一领导这两个区的工作。”
周恩来在会上详细总结了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趋势。他说,过去一年里,蒋军从建制人员和武器上说,损失了约三分之一;从质量说,还不止降低了三分之一。敌人去年7月至1O月,占领解放区一百零四座城市。今年3至6月,敌人的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只有山东、陕北两地了。其他各地,解放军都转入了反攻,已夺取城市六十二个。人民解放军去年停战时,主力、地方部队共一百四十多万,7月份内战爆发后,又陆续增加,连后方机关已达一百九十万,已经超过了解放区的负担能力,所以,今后的发展必须求之于新区。
经过讨论,大家都同意陈赓纵队挺进豫西的决定,认为中共中央决定不等敌人的重点进攻被完全粉碎,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装备上超过对方,立刻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敌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行打出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发出电报,建议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东出大别山”,“陈谢集团至豫西后,受刘邓指挥作战”。会议认为,毛泽东关于为陕北战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后方的决策甚为重要。会后,中共中央决定:“由贺龙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地区工作”,“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地方工作三个问题”,“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
这样,毛泽东便让贺龙管起了陕北战场的后方工作。从这时候起,当那些未来的中国元帅们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潇洒走一回的时候,贺龙便默默地埋头在摆弄粮食、弹药、被服、兵员、钞票这些东西上,给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当了个“后勤部长”。
让一个一辈子带兵打仗,驰骋沙场的老总,在战火最炽烈的时候,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