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元帅贺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5、贺龙大闹冀中,延安振奋,重庆惊愕,北平日寇惊呼:“贺将军此来,对北支之威胁更非昔比。”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扫荡”,行程匆匆,没有发现他们。当贺龙弄清这一情况后,息令从大青山刚刚赶到冀中的七一五团,抓住日军急于过沧石路而无心恋战的心理,狠狠打了一下,然后撤离。这一次,又歼灭其一百三十余人。

    第四次是主动出击。日军虽然连续遭到三次打击,但其指挥官不相信冀中来了老八路,没有放在心上。河间日军照样派兵出来抓丁抢粮,只是不敢走得太远,还准备了一部分支援兵力。他们活动很有规律,双日出东门,单日出西门。贺龙抓住这个规律,派七一六团单日到城西的黑马张庄打伏击。不用说,抢粮的日军进入了伏击圈,不过一打起来,日军连续三次增兵,总兵力达到四百五十多人,与七一六团在黑马张在对峙起来。贺龙认为,此时只要设法使日军无法增兵,就能发起攻击,取而胜之。于是,他命令三纵队三十一大队去佯攻河间县城。日军被迫两面作战,无法再行增兵。七一六团抓紧时机发动猛攻,歼灭了一百三十多人,日军熬到半夜,退回城里去了。

    一个月内,贺龙指挥一二0师打了四次胜仗,歼灭日军四百多人,这在冀中平原上是从未有过的大胜利,引起了很大反响。日军震惊了。他们终于朗日遇到老八路了,而且是赫赫有名的贺龙领导的。第三次围攻只得僵旗息鼓。最高兴的是冀中老百姓。他们原来对这些从山里下来、穿着破烂的老八路能不能打败鬼子,心存疑虑,所以,敌人一进攻,就心惊胆伯,人心浮动。曹家庄、大曹村战斗,他们亲眼看见了八路军打死不少日本人。长期受压抑的心情一下子振奋起来了。他们一反常态,主动为八路军服务,送饭、送馍馍直接上了前线;村村都准备了牛车,伤员一下来,主动帮助运下火线,个别的老乡,甚至直接参加了战斗。这样一来,无论是地方政权、冀中武装还是冀中人民,对抗日胜利的信心一下子提高了,被第三次围攻弄得惊恐万状的冀中平原稳定了下来。

    兵书云:“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贺龙深知,四战四捷,虽然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但也给日军敲起了警钟,日军必然会认真对待,此后,冀中地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必须抓紧敌人围攻的间隙,作最充分的准备。

    冀中是块大平原,村庄密集。相隔很近,只要日军知道八路军的行踪,合围是很容易的,所以,贺龙来到冀中以后,几乎每天都要转移。行军转移成了一项重要任务。有时,一天要换两个地方。就在这种频繁转移的情况下,贺龙抓紧时间做了几项迎接日寇更大规模围攻的准备;

    首先是确定冀中区对敌斗争的方针。2月14日,关向应从北方分局开会回来以后,贺龙立即同他商量,在肃宁县东湾里召开了第一次冀中区党政军联席会议。在这次会上,贺龙说;当前的作战指导思想,是要尽最大力量保持八路军现有地区,不能轻易丢失,在此基础上,相机收复新近被敌人占去的地方,使主力部队有个回旋的余地。目前,主要是在内线作战,必要时可以转到敌军的侧后去,把敌人从据点里引出来,找其弱点进行打击。他指出,在冀中,敌我力量的对比十分悬殊,因此,决不能硬拚,硬拚,会受损失,要吃亏。我们应当避其锋芒,利用平原的广阔地域,同鬼子多兜圈子,寻找机会,消灭它一部分,能敲掉多少就敲掉多少,几十、几百都行,以削弱他的有生力量为目的。我们在冀中,不同鬼子争一城一镇的得失,而是要壮大自己,消灭敌人。

    这个方针,是贺龙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一二0师几次成功战斗的经验后提出的,得到了会议的肯定,成为一二0师后来8个月的基本作战指导思想。

    为了应付日军的频繁扫荡,贯彻好这一作战方针,必须使老八路、新八路、地方武装在统一指挥之下统一行动。会议根据北方局的意见,成立了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作为该区域的领导核心,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各项工作;同时,成立冀中区指挥部,统一指挥冀中军事行动。

    第二是搞好冀中部队的整训和提高。冀中军区的部队,从军事素质方面来看,目前尚无法适应日益残酷的斗争,急待解决c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吕正操说:“本来早应按八路军总部的指示,进行整训,但是,敌人连续进行围攻,把整顿给冲掉了,老总,你看怎么办?”

    贺龙说:“整训很有必要,不然无法同日寇作战。冀中情况特殊,可以采取特殊的办法。我的意见,目前的反围攻任务主要由一二0师来担任,三纵队只作些配合。你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抽出部队进行整训。”

    关向应表示同意,并建议说:“请正操、子华同志考虑一下,整训的部队是否可以到冀西去?那样,可以使整训效果好些。”

    贺龙说:“这个办法好,要是你们两位同意,我让彭绍辉的教导团也到冀西去,帮助三纵队整训。他们搞这一套有经验,文武都行。”

    会议决定,三纵队第一期整训抽调几个精干的团,作为冀中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据此,冀中军区决定,三纵队的第十六团、十七团、二十团和津南自卫军移往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地区整训,并提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