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援助,除非他们停止阻击共产党的部队。戴维斯曾在魏德迈将军手下当过他的临时政治顾问。赫尔利也把他召回去了。
1945年11月26日,帕特里克·赫尔利向总统杜鲁门递交了辞呈。在他的信中,他指责大使馆和国务院里的“职业外交人员”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
有些人对共产党说,赫尔利为防止国民党政府倒台所做的努力“并不代表美国的政策”,他们还劝告毛泽东“拒绝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与国民党合并,除非把领导权交给共产党”。
11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接受赫尔利的辞呈,同时任命乔治·C·马歇尔将军以大使的身份作为他在中国的特别代表。
在12月的头两个星期里,马歇尔与总统、国务卿贝尔纳斯、副国务卿迪恩斯·艾奇逊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反复研究了美国下一阶段的对华政策。
政策基本上没变,只作了几处重要的解释,马歇尔将军继续奉行前任的政策,努力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是,如果他的努力失败了——即使失败是由于蒋介石拒绝合作而造成的——
美国政府也仍将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
此外,大家一致同意,美国应帮助蒋介石向北方进军,“以便结束日军的遣返工作”。不管调解成功与否,美国政府将支持蒋介石,这个决定将对外保密。
美国之所以支持蒋介石在华北建立军事力量,表面上所说的理由不过是用来遮人耳目的,实际上,这样做是为了使马歇尔将军能保证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对抗中军事力量始终处于优势。
总统还声明,中国的建议将得到美国慷慨的经济援助,前提是马歇尔将军能完成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使命。
蒋介石为杜鲁门总统任命马歇尔而拍手叫好,毛泽东和斯大林也为此高兴,卷入中国之争的各方都觉得这一任命会对自己有利。
总统的特使带着三项具体的指示来到了重庆。他将努力促使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停止敌对行动,完成将共产党军队按比例编入国民军的工作,并召集一个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及其它团体参加的全国性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结束国民党的领导,并使共产党参加联合政府。
马歇尔将军是二战中的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使盟军得以获胜的主要功臣。带着这种威望,他接受了去中国的使命。
他性格沉稳,举止文雅,而且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尽管他的聪明才智比赫尔利更胜一筹,但他对错纵复杂、明争暗斗的中国政坛并不比赫尔利更熟。他刚一到达就被各方包围了。
其中当然有国民党,因为他是被派往蒋介石的政府的。另外还有共产党方面的周恩来以及张澜、罗隆基等民盟的领导人。民盟被国民党视为共产党阵线中的组织。
马歇尔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保证赫尔利的继任者既能称职,义能受到欢迎。他起先推荐魏德迈将军,因为蒋介石很信任他。马歇尔似乎从没想到过,蒋介石的信任这一点足以使共产党人认为魏德迈不够格。
他在一次非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对魏德迈将军的任命。周恩来马上便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向马歇尔提出了强烈抗议,声称共产党一方完全不能接受魏德迈。
马歇尔将军很尴尬,他电告在华盛顿的艾奇逊,请他取消这项任命。
当马歇尔让周恩来提一个可以接受的人选时,这位共产党的领导人推荐了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博士。司徒雷登博士庄中国工作了大半生,颇受人们尊敬,但是他对中国的政界却并下熟悉。
国民党把共产党否决对魏德迈的提名一事,看作是敌人的一欠胜利。
马歇尔将军以他那军人的果敢,向他宣布的三个目标迈进。
第一个目标是停止敌对行动。在这一点上,中央政府满足了他的一半要求,他们建立了一个三人委员会,由马歇尔领导这个委员会,另外加上中央政府的代表张群和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在名义上达成了一项停火协定。蒋介石和毛泽东命令各自的武装于13日停止一切军事敌对行动。在北平成立了一个军事调解执行部,任命了八个停战小组,每组包括一个美国人,一个政府代表和一个共产党人。
时隔不久,人们便看出这一项协议形同虚设。当谈判还在进行的时候,双方的军队便在河北、山西、绥远、江苏北部及山东等地发生了战斗。
周恩来坚持内蒙古的赤峰和另外一个要塞在停火期间,应由共产党控制。为表示诚意,蒋介石勉强答应了这一点,这样共产党便掌握了控制热河的关键。随后,共产党加强了在东北的兵力。46,000军队从山西调往东北,以加强林彪的部队。2月份,又从河北和山东分别调来了10,000和40,000军队,另有80,000军队从山东坐船,登上了苏联人控制的港口。
马歇尔将军不知道这些事,他很快又奔向他的第二和第三个目标。
1946年2月15日,政治协商会议下设的一个军事委员会签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