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你生前一心想到的是群众,群众才这样悼念你。你种的树,种的草,都已茁壮成长,你没有死,你将与大树小草长存。看到这些,你该含笑九泉了!”
缀着黑纱的灵车,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缓缓开出,人群潮水般地涌动起来。宽阔的长安街再次记录下一个悲痛的史实:耀邦走了!
1989年4月2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庄严肃穆。
鲜红的党旗覆盖在他身上。此时,他身着黑色西装,神态安详地躺着。他身旁环绕着洁白的马蹄莲和青青的松柏。脚下是一丛火一般的杜鹃花。
他在人们的记忆中总是那样充满活力,热情洋溢。而此刻却静静地躺着。他太累了。他操劳过度,背负的东西过多!
会场正中高悬着镶在黑框内的胡耀邦大幅彩色照片。这张照片是4月6日拍摄的,也是他最后的一张照片。在这幅由他的夫人李昭亲自选定的照片上,他比以前苍老了、消瘦了。
唯有那双眼睛,仍然是那样深沉,闪烁着智慧之光……
9点54分,李昭在王光美和亲属的搀扶下,率子女缓缓步人大厅,站列在胡耀邦的遗像下。
9点58分,邓小平、赵紫阳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缓步进人会场。
10时,杨尚昆主持追掉会,宣布默哀,奏国歌。当赵紫阳致悼词时,胡耀邦的亲属中,一位带孩子的农村青年妇女低声抽泣。她是胡耀邦的侄媳,19日陪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从湖南浏阳文家市老家赶来参加追悼会。
大厅内,4000多名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肃立着,向胡耀邦致哀。天安门广场上,从昨晚起就聚集在广场上的首都高校学生和其他群众,收听高音喇叭中转播的现场实况,向青年的导师、群众领袖、知识分子的知音胡耀邦表示深切的哀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亿万人民在收音机、电视机前收看现场直播,同声悲泣。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在灵前放声大哭。
卓琳率子女,满含热泪,向胡耀邦深深鞠躬,然后同李昭长久地拥抱,请她节哀保重。
李昭轻声说:务必请小平同志多多保重身体。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沈宝祥深情地回顾了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时和大家在一起的日日夜夜。他说,耀邦同志办这个刊物,起始目标就很明确:把被林彪、“四人帮”一伙颠倒的思想、理论、政治上的是非再颠倒过来。“耀邦同志思想深刻,他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
朱老总的副官、胡耀邦任四纵队政委时,该部后勤部长、老红军赵熔,已90高龄了。
他坐在轮椅上对记者说:耀邦同志对人对己表里如一,从不利用职务搞不正之风。他的子女都是靠自己奋斗成长的。与胡耀邦共事24年的胡克实,饱含热泪对记者说,耀邦同志为政清廉,光明磊落,坦诚待人,正是这一点,赢得党和人民的普遍尊敬和热爱。
悼念仪式结束,还有很多人找到胡耀邦的亲属抱头痛哭。
十里长街,无尽的人流,在无声地等待
中午12时零5分。一声轻雷由东向西地在人流中滚过:“来了!”“来了!”
缀着黑纱的灵车,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缓缓开出。“呼啦”一声,人群潮水般地涌动起来。宽阔的长安街再次记录下一个悲痛的史实:
耀邦走了!
耀邦走了,带着娄山关的弹片,带着“文革”的鞭痕,带着六十年革命生涯的硝烟风尘,带着未完成的宏愿——走了。
耀邦走了,牵动着千万颗心。从天安门广
场到八宝山,15公里长的街道两旁,到处都挤满了人。
“让我们再看耀邦一眼!”
“让我们再送耀邦一程!”
工人、学生、市民,老人和孩子,人们默默地目送灵车经过。他们之中一些人胸前佩戴白花,一些人臂上戴着黑纱。
_灵车经过南长街口,距这里200多米远的一座小院,就是胡耀邦的家。尽管这座小院有门与中南海相通,可是,他为十亿人日夜操劳,常常一两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他曾接待过无数群众,亲自处理过许多上访信件,“六年两千件”,人们怎能不记忆忧新!
十里长街,仿佛盛不下这么多的悲哀。人群涌动,灵车时开时停。人们都希望灵车开得慢些再慢些。一位老人说:“耀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凭这,就该送送他。”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胡耀邦生前所改的这幅古对联,正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胡耀邦生前不收群众送的礼物,今天却不得不收下人民的一份厚礼:敬仰和哀思。
此时此刻,护送遗体的胡耀邦家属以及乔石、胡启立、宋平、温家宝等,和车外的群众互相招手,泪眼相望。胡耀邦的长子德平双手放在胸前,向为他父亲送行的人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灵车从军事博物馆经过,一位青年骑着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