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胡耀邦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节 拨乱反正风起云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宪全是革命行动宣告了邓小平蒙受的不白之冤彻底昭雪,申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的高潮。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从此确立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历史的脚步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如滚滚春雷响彻四方。

    胡耀邦这时想起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的话:“你要向前看。你的问题由历史做结论吧。也许真理是在你这一边。”

    “镇压吧,我不怕!坐牢吗?我等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天安门事件”的平反迎来了思想解放的一线曙光。

    对震撼全中国、必将永驻青史的1976年“四五运动”,在粉碎“四人帮”的五个月之后,即l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就提出要为它平反。虽然这个提议没有获得成功,但它打破了不许拨乱反正的“铁幕”,揭开了推倒“两个凡是”的序幕。l978年,在党中央尚未作出平反决定前,一些地方就率先为参加这次运动而受到迫害的青年先驱平反昭雪。197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就以大半个版面,介绍了广州半导体材料厂青年工人庄辛辛与“四人帮”英勇斗争的事迹。

    1976年4月8日,“‘四人帮”血洗天安门广场的第二天,二十四岁的庄辛辛还向当时被“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公开提出了“打倒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口号。当年7月,他被冠以“反革命”而被捕,9月被判刑十五年。

    庄辛辛被判刑没几天,“四人帮”就完蛋了。当年12月31日,他申诉要求平反释放,居然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所拒绝。四个多月后,“天安门事件”一周年,他写出了第二份申诉书,接着又连续写了三份申诉书,以十分有力的事实揭批“四人帮”,批驳了法院的荒谬批覆。

    广州市许多干部群众要求为庄辛辛平反的强烈呼声,传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

    庄辛辛才重新获得了自由。

    197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介绍了庄辛辛的事迹,同时发表评论说:庄辛辛的冤案,是“四人稻’及其在《人民日报》的心腹镇压革命群众的又一罪证。无产阶级报纸镇压革命群众,是党报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事。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从来是党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四人帮”控制下的《人民日报》,完全改变了毛主席的办报路线,破坏了党报的传统。必须肃清“四人帮”在新闻战线上的流毒,恢复和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

    当天,新华社将《人民日报》的评论和庄辛辛的事迹转发国内外。

    同年8月9日,北京举办了“首都青年与‘四人帮’斗争英雄事迹报告会”。

    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王海力的《我们要做无产阶级的好后代》一文。

    王海力是北京铁路分局丰台电务段通信工。“四五运动”时,这位在部队当过兵的二十三岁年轻人,写了一张血书,悼念周总理,被“四人帮”在北京市的死党逮捕入狱。78年夏天,北京铁路分局党委召开广播大会,宣读了北京市公安局的新决定,为王海力彻底平反。分局党委还根据王海力早先的人党申请,批准他为中共预备党员。王海力在他的这篇回述往事的文章中,用了这样三个小插题:《我们要做无愧于先烈的后代,也要做无愧于后人的先人》、《镇压吧,我不怕!坐牢吗?我等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要把一切献给伟大的党,做无产阶级的好后代!》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于匈厚等人的长篇通讯《暴风雨中的海燕》,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北京手表壳厂青年共产党员贺延光带领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英雄事迹。

    10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记者王永安的通讯《在急风暴雨中)。通讯记述了共青团员韩志雄与“四人帮”英勇斗争的事迹。

    正是这位当时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在天安门广场叭民英雄纪念碑东侧张贴并宣读了《悲情悼总理。怒吼斩妖魔》的那篇史诗般杂文。

    10月20日,《工人日报》发表通讯员葛运池、记者辜坚的通讯《披荆斩棘。冲锋陷阵》,记述了北京市总工会工人评论组副组长曹志杰和他的伙伴们声讨“四人帮”的史实。正是这二十八位平均年龄二十六岁的青年工人,于76年3月30日,在英雄纪念碑上帖出了第一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誓与资产阶级血战到底》的悼词与檄文,从而开始了永垂史册的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

    正确的舆论是人民的心声。在中国,那时候的舆论是十分坚韧有力的。当年11月15日,时为新华社社长的曾涛获知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曾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曾涛立即给林乎加打电话,说这是事件发生地所在的最高组织负责人对这个事件的正确评价,新华社要把它当作重大新闻向国内外发布。林乎加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