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时刻(1)
1924年12月31日上午11时,病中的孙中山和宋庆龄、汪精卫等人由天津入京,遵冯玉祥之嘱迎接孙中山进京的鹿钟麟回忆,当天天气并不好,“刮起了凛冽的朔风,灰暗的乌云压得低低的”。但前门东车站一带已有数不清的学生和民众已经在那里聚集了,人人手中拿着小旗帜,上面写着“欢迎首倡三民主义、开创民国元勋、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
见到孙中山前,鹿钟麟“极度兴奋”,心想总算能见到景仰多年的伟大领袖了,但是他走进车厢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孙先生不是坐着而是正躺在卧铺上,先生的随行人员环伺在他周围,从孙先生憔悴的面容上看,他的健康情况已很不好。”病中的孙中山枕边都是书,手上也拿着书在看,见到鹿钟麟,很吃力地将书放下,和他握手,并说了些客气话。
孙中山住进北京饭店,就开始请医生诊断。1月5日,经协和医院德、美7位医师会诊,决定以药针治疗。但经过半月诊治,病情仍毫无起色。1月21日,孙中山病情加重,体温升降失常,脉搏加快。23日,德国医生克礼建议外科手术治疗,但念及孙中山体力不支,众人又迟疑不决。后决定由协和医院法国医师注射药针,共注射11次,体温脉搏恢复原状。但自此以后,不能进食,进则呕吐。
在孙中山抵达北京的第二天,正好是1925年元旦,段派儿子段宏业和执政府秘书长梁鸿志到北京饭店向孙中山贺年,孙中山表示自己病体未愈,不能多为劳动,要几十天后才能与段会面。事实上段在暗地里已经开始展开了与孙的周旋斗争,一直操纵着善后会议。孙中山虽然明白,但是表面上还要与段应酬。因为各方前来拜访的人极其多,他为了减少精力消耗,把自己的人分成几组,汪精卫和于右任等人接待军政两界,于树德等接待社会人士,黄昌谷、杨杏佛接待中外新闻记者,这样他才能安心静养。
经夫人宋庆龄劝说,1月26日,孙中山同意入协和医院施行外科手术。当天下午,由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邵乐尔为孙中山主刀。当医生在孙中山右部腰侧割开后,“只见整个肝脏表面、大网膜和大小肠上面长满了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的结节,结节发硬,将腹脏之器官连在一起,脓血甚多,所患为肝疾绝症,无法割治”。手术只用了25分钟就进行了缝合。医生们认为,仅凭肉眼便可确定孙中山患了肝癌。活检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1月30日,手术伤口拆线后,孙中山感觉良好。2月初,医生向孙中山如实汇报了诊断结果,他听后“安静而勇敢,决计与病魔抵抗,继续接受镭治”。当时有种用镭锭治疗癌症的实验,但是疗效甚微,从2月开始,孙中山隔日用其治疗,当时的医学试验证明,用镭锭治疗,50小时没效果,那就是无药可治了。到2月16日,孙中山用镭锭治疗已接近45小时,对于病症只是稍微减轻了痛苦,没有其他功效。
2月17日,协和医院以实情告以家属,称孙中山先生的病已无法治好。
2月18日,孙中山在宋庆龄、孙科、汪精卫、孔祥熙等陪同下,从协和医院移入铁狮子胡同11号行辕,改由中医治疗。为孙中山诊治的是北京著名中医陆仲安。孙中山服用第一、二剂中药后,安睡良好,脚肿尽消,气色转佳,众人皆以为会出现奇迹。岂料第三剂中药服后,孙中山便开始腹泄,陆大夫也表示爱莫能助。每逢友人、同志前来探视,孙中山常老泪纵横,叹息不已。
这段时间,宋庆龄在病榻前日夜服侍,几乎没有正常睡眠,从广州赶来的何香凝说:“(宋庆龄)从没有正常睡过,真使我感动”。然而宋庆龄这样的操劳并没有感动上苍,孙中山的病情还是持续恶化。
孙中山入住协和医院时,为应付时局,汪精卫、陈友仁在北京设立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汪精卫、于右任、李大钊、李石曾、吴稚晖、邵元冲、陈友仁为政治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多次开会研究孙中山遗嘱草稿。2月24日下午,医生提醒家属,孙中山的病情加重,不如趁他还清醒,请示遗言。经宋庆龄同意,汪精卫、孙科、宋子文、孔祥熙四人为代表进入病房。孙中山病情虽很严重,但神志却清醒,见汪精卫诸人欲言又止,就问:“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不妨说吧!”
汪精卫以委婉的语气对孙说:“当先生住进协和医院时,同志们都责备我们,为什么不请先生留下一点教诲,以资遵循。先生如果早日康愈,这些教诲也是我们的典范。先生虽有力量抵抗病魔,我们也愿意替先生分忧,今天先生精神颇好,应该留下一些教诲,让同志们受用。”
孙中山听后,闭上眼睛沉默了一会,然后睁开眼睛郑重地说:“如果我的病痊愈,我要说的话很多,待我先赴温泉休养,静静地想一想,以后再讲给人们,万一我死了,就由你们去做吧。”
汪精卫等人再请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处关键时机,如果党的领袖没有一个指导方针,大家很难有所抉择。孙中山沉默了很久,才说:“我死之后,这些敌人不会放过你们的,他们或许使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