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中国同盟会
20世纪初,一些国内革命团体的领导人因反对清政府而流亡日本,日本便成了中国革命党人最集中的地方。尽管革命团体已经开始零零散散出现并小有规模,但各自宗旨不尽相同,又有地域性等弱点,所以孤悬海外、一盘散沙的几个革命小团体,无法成为领导全国反清革命的核心。兴中会主要活动于香港和海外华侨及部分会党之中,知识分子很少加入,且多数会员为广东籍,也难以成为整个革命运动的领导者。
鉴于这一状况,孙中山主张建立新的大团体,以领导全国的反清革命。1905年6月11日,孙中山借助留学生筹集的路费,自法国马赛登上“东京”号轮船东进。7月1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横滨。几天后,他又立即赶到东京。当时,留日学生荟萃东京,革命热情高涨。黄兴、宋教仁两人更是朝气勃勃,劲头十足。
孙中山是由宫崎寅藏介绍与黄兴结识的。对于其过程,宫崎后来有很详细的回忆:
孙逸仙由欧洲回到日本后,来我家里访问。对孙询问有无杰出人物之事,我说:“仅仅两三年间,留日学生猛增,有一个叫黄兴的,是个非常的人物。”孙说:“那我们就去看看他。”我说:“我到他那里去把他请来吧。”孙说:“不要那么麻烦了。”于是,我们两人就一起到神乐坂附近黄兴的寓所访问。和我同住过的末永节,那时和黄兴同住在一起。
到达黄寓时,我要孙逸仙在门口等一等,我推开格子门喊了一声:“黄先生!”末永节和黄兴一起探出头来,看到孙逸仙站在外面,说:“啊!孙先生!”黄兴想到有许多学生在屋里,立即做手势,示意孙先生不要进去;我也会意了,随即出门去等待。顷刻,黄兴、末永节、张继三个人出来了,将我们带到中国餐馆凤乐园。寒暄过后,彼此不拘礼节,有一见如故之感。
孙中山与黄兴这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却没怎么沾桌上的酒和饭菜,直到最后两人才举杯祝贺。
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会面。孙、黄两人在组织“革命大同盟”一事上取得基本共识后,7月28日,孙中山在《20世纪之支那》杂志社与宋教仁、陈天华等华兴会骨干会晤,孙中山重点强调了革命力量联合的重要性,他说:
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方今两广之间,民气强悍,会党充斥,与清政府为难者,已十余年,而清军不能平之,此其破坏之能力已有余矣!人遇到其间人才太少,无一稍可有为之人主持之……若现在有数十百人者,出而联络之,主张之,……一旦发难,立文明之政府,天下事从此定矣!
像是百川归大海。湖北、四川、广东以及其他各省的留学生,也先后拜会孙中山,拥护他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的主张。这样,由孙中山提议组织的统一革命团体,已不是兴中会、华兴会、日知会、光复会等团体的平等联合,而是组成了一个新的革命团体,这个新团体实际上已接受了孙中山的主张和领导,所以事实上是兴中会的扩大。
1905年7月30日下午,由孙中山、黄兴邀约,各省有志于革命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多人,在内田良平住所集会,共同讨论创建新的革命团体的事。这是中国革命者一次史无前例的聚会。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以及其他团体的成员和个人,除甘肃省没有留日学生之外,全国内地17个省都有代表到会。
孙中山首先在会上作了一小时的演讲,之后便被公推为会议主席。
结成全国性的革命大团体已是大势所趋。《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于这个革命大团体的名称,有人提议“对满同盟会”,但孙中山解释说,“革命党宗旨,不专在排满,当与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并行不悖”,这一想法马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显然有深思熟虑的孙中山提议命名“中国革命同盟会”,黄兴建议,出于党员行动有利考虑,将“革命”二字删去;一番讨论过后,“中国同盟会”的名称最终确定下来。
讨论到中国同盟会的宗旨,又是一番争论。
孙中山首先提议:“中国同盟会应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有些人赞成孙中山的提议;有些人却表示,宗旨的前三句好理解,可以接受;后一句不适当,建议删去。顿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平均地权”这一纲领,是孙中山因袭中国固有的思想、吸取欧美社会现实的教训,于1903年提出的。他坚决不肯放弃它。
孙中山从世界各国社会革命的历史及趋势讲起,认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的就是社会问题,它和种族、政治二大问题一样重要。中国虽工商业尚不发达,社会纠纷不多,但也应该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孙中山不失时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