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国门
孙中山12岁那年,闯荡檀香山数年的哥哥孙眉回到家乡。这次孙眉回乡,一是应父母之命回乡与同乡姑娘谭氏结婚,二是准备招一批乡亲们前往檀香山。
经过几年的打拼,孙眉经营的农牧业因成效显著而受到夏威夷政府的青睐。那时,夏威夷糖业生产发展迅速,急需大批劳力,因而在1878年6月回国前,孙眉得了夏威夷政府的特许状:“多招华人来檀香山大兴垦务。”此时的孙眉不但身带巨资,而且阅历经验都很丰富,洞悉西方科学文明的优点,与在老家务农的孙眉已判若两人,大有衣锦还乡之感,这在翠亨村及附近引起不小轰动。孙眉随即在家乡附近设立了移民事务所,与人合股接管一艘航海巨船,作为移民之用。
这一次孙中山也恳请父母同意让他跟兄长一起去国外闯荡,但遭到父亲坚决反对。在孙达成看来,已有两个弟弟死在那里,自己的长子虽然暂时风风光光地回来,但也是为生活所迫、拿着生命冒险,不能让小儿子再离开家。所以,孙中山只好失望地看着哥哥孙眉带着招来的100多人离去了。
第二年,孙眉的同事雇到一条约2000吨的英国铁壳汽船“格兰诺克”号,到澳门载运中国侨民。孙中山再次向父母提出要求,想搭乘此船去檀香山;经再三恳求,父亲终于同意。这年5月2号,孙中山跟着母亲,先乘帆船到澳门,再由澳门搭乘英轮赴檀香山,从此踏上他一生事业的起点。
13岁的孙中山远离家乡,首次奔赴异国。20多天的航程中,他常常独自伫立在甲板上,久久凝视着浩瀚无边的大海,第一次走出故土,外部世界的刺激,对孙中山后来从事政治活动也产生很大影响。1896年11月,他给别人的一封信里还提及此行对自己的影响:
13岁随往夏威仁岛(注:当时译名),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三周的海上航行后,孙中山与母亲终于到达了檀香山,孙眉在码头上迎接他们,此时的孙中山还穿着长衫,头上盘着辫子,戴着红顶绸布瓜皮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刚从蒙昧的中国一个被山谷包围的小村中走出来的少年。
这时的夏威夷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叫夏威夷王国(HawaiianKingdom)。1894年7月4日,夏威夷共和国(TheRepublicofHawaii)成立,欧瓦胡岛上的火奴鲁鲁为其首府。
对孙中山来说,檀香山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而奇异的色彩。虽然那时的火奴鲁鲁区域比现在小得多,并处于早期开发的原始状态,但依然建筑整齐、街道清洁,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刚到这里的孙中山对邮局印象很深:邮政局是一座有游廊和栏杆的西式建筑,有人告诉他,只要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的名字和地址,再贴上一张邮票,投进信箱里,这封信就可以跟着船被送到中国去,而不必要等到好长时间,直到找到回中国的侨民才能带回去,这可以说是孙中山对现代文明的初次体验。
然而,最打动的少年孙中山的,是这里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治,以及当地人对法律和制度的尊重,孙中山感慨地说:当地人生活状况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有法律,正是翠亨村遭海盗劫掠者所说的中国所没有的法律。
孙中山与母亲被安置在爱槐镇的一所住宅中,过了不久,思家心切的杨夫人返回了故土,孙中山被安排在哥哥店中帮忙,孙眉也希望比他小12岁的弟弟能继承他海外的事业,协理店务。学习记账、珠算和当地楷奈楷人的方言。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孙中山对呆板的买卖生涯毫无兴趣,向哥哥提出上学的想法。
孙眉是个极开明的人,虽然只在家乡读了四年私塾,仅粗通文义,但他对教育却很重视,两年前还曾资助过一位同乡少年进教会学校就读,对弟弟的请求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