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泽东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2章 师范生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更高远的理想追求。

    三个月后,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学会的组织活动问题,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说:“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蔡和森还表示,“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⒆看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正是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求中国的出路的。

    这时,会员多数已经从学校里毕业或即将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呢?学会成立之初,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愿“堆积”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毛泽东也认为,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开辟一个方面,对将来大有好处。“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

    两个月后,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他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这年他满二十五岁。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①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

    ②毛泽东致湘生信,1915年6月25日。

    ③毛泽东致萧子升信,1916年2月29日。

    ④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

    ⑤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⑥摘自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馆藏资料。

    ⑦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⑧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

    ⑨毛泽东:《非自杀》,湖南《大公报》,1919年11月23日。

    ⑩毛泽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同此。

    ⑾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

    ⑿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第3卷第2号,1917年4月。

    ⒀杨昌济:《论语类抄》,《杨昌济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5页。

    ⒁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的批语。所引这段话,是对《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的解释。

    ⒂邹蕴真1977年4月回忆记录,引自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⒃毛泽东:《沁园春》(1925年秋)。

    ⒄毛泽东:《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1号(1920年冬)。

    ⒅毛泽东:《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1号(1920年冬)。

    ⒆蔡和森1918年8月27日致毛泽东信,《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1—5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