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扬州八怪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序 章 南来一奇僧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别人争逐于名利之场,这个时间他省下来用于潜心作画了;几十年来,别人用于参禅悟道,这个时间,他应付一点,却运用禅理来揣摩他的画理了。他的画一旦与世人见面,迥然不同流俗,惹得南北震动;他的画理一旦问世,一时万人争传。在50岁左右年纪,他应友人之邀,沿漕河北上京师。路过扬州时,被这座运河之滨日益繁盛起来的淮左名都吸引了,便暂时在天宁寺挂锡。

    二、神笔震动了扬州

    扬州有八大名刹。八大名刹中,最著名的又是拱宸门外的天宁禅院。传说这座寺院原是晋代谢安守扬州时的住宅,后来舍宅为寺了。寺中伽蓝七堂规模宏大不必说了,就说大雄宝殿两侧的东西耳房也一眼望不到头。游方僧侣、文人墨客到了寺里,大都就在耳房下榻。当家的老和尚知道石涛的画名,便问石涛:“扬州景物,法师以为有何特色?”石涛说:“唐人云: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果然如此。”老和尚说:“扬州尚缺一景,不知法师可曾注意?”石涛说了一个字:“山。”老和尚笑了:“真是慧眼慧心。法师能不能为寒寺留点墨宝,也算是补尝扬州的无山之憾。”石涛颔首。老和尚看看石涛:“不敢多劳。殿侧耳房,一房一幅。”石涛的眉头微微耸动一下,又点点头。待他走到屋外,东边数数,西边再数数:东边36间,西边也是36间。

    善于画山的画家,扬州也有。可是要画72座山峰,展现72种面貌,这样的画人别说扬州没有,大江南北也很少见。再说,石涛在宣城、南京经常讥笑当今皇室的山水画家,自称“我用我法”,那么,请你画72座山峰,既要峰峰各异,又要能峰峰都有别于皇室画家,看你有多大能耐。如果72峰中有若干雷同,如果72峰中有几幅用上了画院画家的笔法,那么,南来的画僧就成了扬州人嗤笑的对象,流传的一本《画语录》不过是夸夸其谈。天宁寺的老和尚虽说是出家人,但是他为歧视石涛的宫廷画人所指使,也算是用尽了机关。

    石涛和老和尚约定,他一日一幅,要画72天。他约天宁寺僧和扬州画坛诸家到第73天的清晨来看画。待到第73天,一批人一大早就聚拢在一起,想看石涛的笑话。可是众人才出拱宸门,只觉晨雾迷漫,河上、城边、寺外、寺内处处都是白茫茫一片。越是靠近寺院,那雾气越浓,连对面僧俗都显得隐隐绰绰。闻闻气味,在西南住过的人说,仿佛是山岚,这种现象在扬州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是奇怪。更奇怪的,是诸人过了天王殿,只闻飞瀑之声不绝于耳,可是四处寻觅,大雄宝殿前的佛院内除了几株银杏以外,别无所有。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一切均来自耳房。原来,每一间耳房里都挂了一张石涛的画。72峰,峰峰不同不必说了,那山峰间有一股氤氲之气,从画面透出,汇为一天晨雾;那峰间的溪水流动,又汇为与晨钟相间的哗哗的水声。看画的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没有一个人不在心底佩服这位大和尚真是神笔。

    这是传说。传说是有根据的。石涛画山水,善于用墨,重视表现氤氲之气,赋予山林以生命。他在黄山观察多年,为朋友画过72峰,“搜尽奇峰打草稿”,胸中有千山万水。他的挚友梅清曾经形容和尚的画说:

    天都之奇奇莫纪,我公收拾奚囊里。掷将幻笔落人间,遂使轩辕曾不死。我写泰山云,云向石涛飞;公写黄山云,云染瞿硎衣。白云满眼无时尽,云根冉冉归灵境。②

    他到扬州来初试身手,就带来了氤氲之气,使得扬州沉闷的画坛为之倾倒。

    三、秘园之会

    在扬州,石涛参与了一次秘园之会。在这次会上,石涛的烟云之姿给扬州士人,特别是给会议的主事者八个字的印象,这就是“可望难即,道味孤高”。③

    这样的印象和石涛的一贯为人是未必切合的。石涛长期养过一只猿猴,但他绝不是只与猿鹤为伍的隐者。他在宣城、在南京结交过许多僧俗至交,他是一个感情极丰富的人。除了前面提及的梅清以外,“闲携卮酒夜移船”,与“宣城四子”及“南社诸人”都是莫逆。在宣城的朋友,不仅是布衣,也还有文章太守,他交友也并不以朝野舍取。即至住持长干一枝寺,结交的朋友更多,诗人屈大均就以女萝与松树的关系比喻他们的友谊,可见这位大和尚尽管深谙禅理,却决不是“无去无来,无住无往”的心体俱寂、万事皆空的人。他到扬州来,所以显得“道味孤高”,自然有他的具体原因。

    秘园这地方在扬州北郊,属当日与会者的住宅园林,确址今日已不可考。与会者都是当日四方名流,其中有南京的龚贤、杜浚,江都的吴园茨、卓子任、闵宾连弟兄、瓜洲的陈鹤仙等。主事者则是山东的孔尚任。有姓名可考的约30人。因为与会者籍贯广及八省,又称“八省之会”。石涛在这里的会上显得落落寡合,看看会上留下的诗文便可猜详。

    秘园之会留下了沾有官气的诗。孔尚任的诗说:“北郭名园次第开,酒筹茶具乱苍苔。海上犹留多病体,樽前又识几多才。蒲帆满挂行还在,似为淮扬结社来。”这首诗把作者的身份、此次奉命南下滞留邗上的使命都点明了,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