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
问:你吃药吗?
答:也吃些。
慈禧太后端杯送客,这一天的召见就这样结束了,只是拉拉家常,表示恩宠。
第三天,十二月十六日,慈禧太后第三次召见。皇太后如此连续三天三次召见汉臣,这在大清历史上是第一次。
曾国藩依旧辰时趋朝,已正时分叫起,由僧王之子伯王带领引见。还是进门跪拜,叩问圣安之后,跪在垫上。
这一次,慈禧太后寻问历年将才优劣,并奖励曾国藩关于直隶吏治、练兵二事之举措,奖劳备至。
慈禧太后问:你这次来,带将官没?
曾国藩回答:带了一个。
问:叫什么名字?
答:王衍庆。
问:他是什么官?
答:记名提督,是鲍超的部下。
问:这些年,你见的好将官多吗?
答:好的倒也不少。多隆阿就是极好的,有勇有谋,此人可惜了。鲍超也很好,勇多谋少。塔齐布甚好,可惜死得太早。罗泽南也是很好的,杨岳斌也不错。目下的好将官,就要算刘铭传、刘松山了。
曾国藩每说到一个将官,伯王在一旁就要重复一次,让慈禧太后有更深的印象。
慈禧太后接着问:水师如何?
曾国藩冒着汗说:水师,现无良将。长江提督黄翼升,尚好可用。但是,只不过是第二等人才。
问:杨岳斌,他是水师的将官,陆路如何?
答:杨岳斌长于水师,陆路方面,调度差些。
问:鲍超病好些了?他现在在哪里?
答:听说病好些了,他在四川夔州府住。
问:鲍超的旧部,撤了没有?
答:全撤了,一个没剩。本来,存留了八九千人,今年四月,撤了五千人。九月间,臣调直隶时,恐怕滋事,又将此四千人,全部撤了。皇太后、皇上如果要用鲍超,可以再行招得。
问:你几时到任?
答:臣离京多年,拟在京过年。朝贺元旦,正月再行到任。
问:直隶空虚,地方是要紧的,你须好好练兵。吏治也极废弛,你须认真整顿。
答:微臣知道,直隶要紧。臣要去时,总是先讲练兵,吏治也该好好整顿。不过,臣的精力,现在不好,不能多说话,不能多见属员。这两年,臣在江南,见属员太少,臣心甚是抱愧。
慈禧太后真诚地说:你辛苦了,你实心实力去办吧。
一直陪同在一旁的伯王插嘴说:直隶现无要紧的军务,去办必能办好。
慈禧太后也鼓励说:有好将,你就尽管往你那里调。
曾国藩再次跪伏叩谢:谢太后恩典。微臣遵旨,竭力去办,但恐怕办不好。
慈禧太后很耐心地说:只要尽心竭力,没有办不好的。
停顿一会儿,慈禧太后问:这一次,你走了多少日?
曾国藩回答:十一月初四日启程,十四日到,走了四十多天。
慈禧太后彻底放心了:曾国藩调到北京,出任大学士完全脱离了江南他经营多年的大本营;他的属官如鲍超之流的猛将,兵勇全部解除武装,除去了王朝的后顾之忧。
安德海奏报曾氏的行踪:曾国藩到内阁,正式上任新的职务:大学士。他先到诰敕房更衣,换上官袍顶戴,双眼花翎,到办公大案熟悉一番。然后,来到大堂,拜会众大臣:横列六张桌子,满人是东部三张,汉人是西部三张。曾国藩之办公大案桌,就是西部第一张。下属侍读中书等数十人,特地拜见曾国藩,三揖施礼。曾氏一一恭敬回礼。再就是到翰林院:先到典簿厅更衣,然后到昌黎庙大堂,到至圣先师孔子庙前恭敬行礼。再到典簿厅更衣,到昌黎庙行礼,最后到清秘堂就坐。学士、编修、检讨一一拜见,三揖施礼,曾氏一一回敬。
慈禧太后放下心来,想起了另一位人物,问:恭王如何了?
安德海笑一笑,恭敬回答:回太后的话,恭王高兴坏了!您支持他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帝师倭仁大哭一场,气病在家。通政使于凌、内阁学士钟佩贤、直隶州候补知州杨廷熙极力反对设立天文算学馆,太后的上谕明发,明确支持恭王,他们哑口无言!
慈禧太后说:好。再宣一道旨:倭仁奏病未痊愈,请开缺调理一折。倭仁不必给假,一俟气体可支,即以大学士在弘德殿行走。其余一切差使,均著无庸管理。
恭王确实很高兴,他为首的洋务派,想不到与帝师倭仁为首的老臣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唇枪舌剑,势同水火。更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如此这般地坚决支持他,而且两人配合如此默契。最更想不到的是,半年时间,32岁的慈禧太后如此关注此事,还特地为此先后发布了十道上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