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三
人称老吏的倭仁决定亲自提笔回奏,他猜想,皇太后要裁减恭亲王之权,因之在行文上就留有回旋余地:
阅原折内,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各款,虽不能指出实据,恐未必尽出无因。况贪墨之事,本属暧昧,非外人所能得见。至骄盈、揽权、徇私,必于召对办事时,流露端倪,难逃圣明洞察。
臣等伏思,黜陟大权,操之自上。应如何将恭亲王裁减事权,以示保全懿亲之处,恭候宸断。
众大臣以为这样冷处理,恭亲王就算过关了。谁知道,第二天,慈禧太后召来众人,当众拿出一份自己亲笔另拟的朱笔谕旨宣读,众人大惊失色,魂飞天外:
谕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
本月初五日,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徇情、贪墨、骄盈、揽权,多招物议,种种情形等弊。嗣(似)此重(种)情(形),何以能办公事?查办虽无实据,是(事)出有因,究属暧昧,难以悬揣。
恭亲王从议政以来,妄自尊大,诸多狂敖(傲),以(依)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看朕冲龄,诸多挟致(制)。往往谙(暗)始(使)离间,不可细问。每日召见,趾高气扬,言语之间,许多取巧,满是胡谈乱道!
嗣(似)此情形,以后何以能办国事?若不即(及)早宣示,朕归政之时,何以能用人行正(政)?嗣(似)此种种重大情形,姑免深究,方知朕宽大之恩。
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特谕。
这当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众大臣心惊肉跳的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这样一个曾经帮助皇太后发动政变夺取权力的亲王,一夜之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夺去一切职务?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
可是,谁敢出面对这位铁血女人质询?
慈禧太后乜斜着众人:你们意下如何啊?
众大臣心慌意乱,不由自主地看着为首的大学士周祖培。
周氏也不敢多言,只是揶揄地冒出一句:回太后,是否加上一句,议政之初,尚属勤慎?
慈禧太后大度地笑笑,轻声重复道:议政之初,尚属勤慎?好,加上吧,你们心里也踏实些!
突然,慈禧太后语气一转,严肃地吩咐:此诏由内阁速拟行之,不必由军机!
众大臣再次哑然,心里一下子明白:太后要彻底清算恭王,架空军机处,另组政务中枢!
果然,慈禧太后指示:文祥负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后召见、引见诸事,由亲王、醇郡王、钟郡王、孚郡王4人轮流带领。
大学士倭仁、周祖培细心润色慈禧太后的朱笔谕旨,将错别字改掉,再加渲染,然后交内阁明发。这场风波,尘埃落定,众大臣惊魂甫定,以为可以松一口气。
不料,第二天,宫廷再起波澜。
亲王手托两条臭鱼,嚷嚷着要面见慈禧太后。
内侍们觉得奇怪,宫女们则是笑嘻嘻的,她们知道,这位疯疯颠颠的王爷又要闹什么新花样。
这位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是存世的王爷之中,辈分最高、地位最崇的一个。他平生好热闹,不大守规矩,性情豪爽,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
慈禧太后对他都敬畏三分,自然谁也不敢阻拦他。他大摇大摆地进入便殿,早已获讯的两宫太后正端坐在那里等他。
亲王恭敬地施礼:小王拜见皇太后。
慈安太后笑了起来:王爷还带了厚礼?
亲王更加恭敬:回皇太后,小王蒙太后恩典升官,安德海要两块金砖,小王哪有?只好带两条鱼,劳驾侍女转交安总管,就说本王惹不起!
慈安太后笑得浑身发抖:竟然还有这事?惇亲王,你真会讲笑话!
亲王跪伏在地上,轻声说:回太后,这不是笑话。
慈禧太后平静地问:王爷入殿,有什么事?
亲王脸严肃地站起来,郑重其事地从怀中掏出一折,递交给内侍,送呈皇太后御览。
慈禧太后心里没谱,不知道这位放浪不羁的王爷要干什么?难道是特地上书感恩?
亲王不是感恩,而是辞谢:反对皇太后处理精明能干的恭亲王,不接受对他自己的任命:
自古帝王举措,一秉至公。进一人而用之无二,退一人而亦必有确据,方行摈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