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人慈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页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十五

    面对危局,曾国藩不能等了,上了第三道《敬陈圣德预防流弊》疏,大胆地提出了用人之道。语言较激烈,他如此冒死直谏,表示自己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以尽忠图报。

    咸丰皇帝没采纳,也没斥责,只是说:语涉过激,未能持平。或仅见偏端,拘执太甚,迂腐欠通,意尚可取。

    皇帝如此冷遇,曾国藩还是不甘心,上最后一道自认为极重要的奏疏:《备陈民间疾苦疏》,言之凿凿,入木三分。可是,咸丰皇帝干脆就不理会,大臣们则讥笑和挖苦他,一时谤议横生。

    曾国藩绝望了,干脆离开京师,悄悄南下。走到太湖小池驿,听说母亲去世了,星夜回乡奔丧。走到武昌,湖北巡抚前来吊唁,告诉他,长毛贼正在围攻长沙!

    他绕道回到家乡,离家十余年,祖父母的坟上已是野蒿丛生了。

    国难之时,曾国藩在江忠源、罗泽南练军的基础上编练湘军,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由最初的二千楚军、一千湘军,发展到数万人、数十万人。

    可是,就在湘军刚刚形成规模之时,太平军十分强盛,清军一败再败。许多大臣就纷纷请求曾国藩的湘军出战,然而,曾国藩就是按兵不动。参奏的疏章纷纷送达御案,咸丰皇帝坐不住了,也下旨令曾氏湘军参战。曾国藩还是不动!

    曾国藩说:今敌往来阳逻湖南北,所费殆二十万,彼纵横江湖,非舟楫无与争利害。且成师以出,当为东征不归之计。九江以上,千里如洗,奈何以仓促召募之众,执蛊脆之器,徒步三千里,以当虎狼百万之强寇乎?

    曾国藩的意思,就是时机还不成熟,不然,就是白白送死!

    湖广总督吴文熔是曾国藩的座师,朝野大臣,也只有他支持曾的主张,也只有他知道面对如此危局,只有靠曾国藩来挽救了。

    吴文熔担心弟子迫于形势,仓促行事,特地修书一封,急送曾国藩:

    吾意坚守,待君东下,自是正办。

    今为人所逼,以一死报国,无复他望。

    君所练水陆各军,必俟稍有把握,然后可以出而应敌。不可以吾故,率尔东下。

    东南一局,恃君一人,务以持重为意。恐此后无有继者,吾与君所处固不同也。

    可是,在这危难之际,两位重要的大人物同时殉国:江忠源战死于庐州,吴文熔战死于黄州。

    10

    这时,咸丰皇帝红了眼,力主让曾国藩的湘军出兵作战。

    一些嫉妒曾氏才能的人,就上书皇帝,说曾国藩拥兵自重,不救危局,意在图谋不轨。

    特别是一些满洲大臣,认为曾国藩拥兵自重,本来就是祸害,在国家如此危急关头,他拒不出兵相救,罪该万死,死有余辜。

    上谕敦促曾国藩出兵,可是,曾氏没有反应。

    上谕一再催逼。曾氏的奏章送达了,提出种种借口,还是不出兵。

    咸丰皇帝特地以六百里特快送达上谕,调侃他:

    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

    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佑者,及至临事,果能皆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

    着设法赶紧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力!

    汝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皇帝的话说到这一份上,曾国藩知道没有退路,只好向清廷直陈出兵之利害:

    必等船炮造齐,才能出兵。

    出兵方略,先清湖北、江西,力保武昌,然后进剿。

    目前,饷之兵军,谁能担保有何成效?我只能不怕死地实干就是了。

    最后,曾国藩郑重地说:问我有否把握?只能如实禀告,与其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受畏葸不前之罪!看着办吧!

    清廷需要仰仗曾国藩,他这样说,军机大臣们只好一面安抚他,一面上奏皇帝。

    皇帝的安抚谕带有慰问性质,让曾国藩好生受用:

    成败利钝,固不可逆睹。

    然汝之心,要质天日,非独朕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