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签定了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卖国求荣。一些王公大臣就此大作文章,纷纷攻击奕诉,于是,皇族内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股对立的势力,这就是肃顺、端华、载垣等八大臣对奕诉、西太后之间的殊死搏斗,最终鹿死谁手,尚未见分晓。
咸丰皇上宾天,八大臣先颁喜诏,后颁哀诏,立即引起了在京大臣们的不满,恭亲王奕诉,醇郡王奕儇等人议论纷纷:
“先皇驾崩,我等未在面前,幼主登基,我等全然不晓,看来肃顺与怡亲王、郑亲王是想左右朝政。”
他们正在议论之时,谕旨到,大臣们忙接旨,打开圣旨一看,谕旨上居然多了两枚印章,奕诉等人马上明白了,两宫大后已争夺了一定的权力,他不禁心动了。何不请求承德奔丧,以便联络两宫太后,共同牵制八位顾命大臣?主意一定,恭亲王便拟了一道奏章,急报热河,没几天,奉章批文便转发下来了,只推说国丧期间,京师重守,留守要紧,切勿赴承德奔丧。
奕诉一看,肺都气炸了,肃顺老奸巨猾,生怕恭亲王到承德搅乱了他的美梦,百般阻拦奔丧,可怎么两宫太后也这么糊涂,居然还钤印其上。奕诉有所不知,两宫太后虽然亲阅谕旨,但她们对外面的事情毕竟知之甚少,有很多事情,八大臣是瞒天过海,背着她们干的。当恭亲王请求奔丧的奏章到时,两宫太后并
不知实情。肃顺召集八大臣商谈:
“恭亲王想借奔丧之名义,来热河与两宫太后商讨大事。绝不能让鬼子六来,他诡计多端,为人险诈,必须设法阻拦他才行。”
端华也非常赞同肃顺的观点,他说:
“如何阻拦呢?”
载垣刚才一直没说话,这会儿他似乎考虑成熟了,便开口道:
“不能告诉两宫太后实情,只讲京城的大臣们纷纷要求承德奔丧,人数之多,实属罕见,两宫太后便要考虑京师重地,不可空虚,势必阻拦,这叫一举两得,加上两枚钤印,不怕鬼子六不信。”
密谋以后,他们立即找到了两宫太后,你唱我和地讲了一通。西太后正在沉思不语,东太后开口了:
“也好,让他们安心留守京城。”
就这样,八大臣把预先拟好的谕旨拿了出来,东太后拿出那枚“御赏”印,轻而易举地盖了上去。西太后阻拦不成,只好硬着头皮加上了“同道堂”印。西太后暂时还不愿和皇太后翻脸,她知道自己的政治羽翼不够丰满,还必须借助东太后的实力扩大自己的领域,所以,尽管西太后对东太后简单的头脑、草率的做法很不满意,她也不便发作。
西大后回到寝宫,唉声叹气,坐卧不宁,细心的安德海马上察觉出西太后有心事,便讨好地问:
“主于是不是太累了,怎么脸色这么难看?”
“不,你跪安吧。”
“庶,主子有什么吩咐,马上叫一声奴才便是。”
西太后越想刚才之事,越觉得有些蹊跷,留京大臣又不是没长头脑,怎么可能一起来奔丧,他们深知责仕重大,怎肯轻易离京,莫不是肃顺从中做了什么手脚了吧。西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急忙宣召六额附景寿。
景寿是咸丰皇帝的六妹夫,即载淳的六姑夫。这个人胆小怕事,素来与西太后没什么意见,对西太后颇尊敬。
“六额附,你是咱自家人,我就不客气了,有什么便说什么。”
景寿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对于西太后的政治手腕,他是十分清楚的,依他的谨慎的处世哲学,他不愿意得罪任何一个有政治实力的人,他也不敢得罪任何一个人。他静静地坐在西太后的对面,等着西太后发话,以便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圆满地回答西太后的问题。
“先帝驾崩,幼主即位,你们八位顾命大臣,日夜操劳,我们姐妹俩甚感过意不去,以后能不劳驾你们的,我和皇太后就代劳了。”
景寿一听这话,明白了西太后在嫌八大臣碍手碍脚的,是想削弱他们的势力。但顾命之责是咸丰皇帝临终所托,景寿也不敢抗旨逃脱责任。他处在进退维谷之中。
“六额附,听说恭亲王上奏请求奔丧,你是知道的。”
“这个,啊,这个……
西太后提出恭亲王请求承德奔丧之事,六额附顿时吱吱晤晤起来,他怎么回答西太后呢?说实情吧,那几位大臣,尤其是肃顺、端华、载垣三个人就饶不了他,隐瞒实情说,万一以后被西太后知道了,他的小命可能就保不住了。景寿低下头,装作咳嗽,并不答话。
“圣母皇太后,为臣忽感心口绞痛,容为臣稍歇片刻。”
景寿憋得一脸通红,站了起来,他用双手捂着胸口,祈求西
太后放他走。西太后是何等聪明之人,见景寿如此之狼狈,心中也猜了个八九分。
“下去吧,传个太医给你好好治治病。”
景寿也听到了西太后话中有音,连忙致谢退回。西太后又陷入沉思之中,看来,问题就出在肃顺等人身上,一定是他千方百计阻拦恭亲王拜祭亡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