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猜忌日深(2)
朝廷与三桂等人各怀心事,是不言自明的。既然他们的儿子留在京师,他们正好利用这个条件,时刻探听朝廷的动向。三桂有此考虑,特把他的一个亲属胡心水安排在应熊身边,嘱咐他说:“吾子年少,不懂事,烦你代为照料一切事。”胡心水心领神会,悉心掌管应熊额驸府中日常庶务。他“挥金如土,上下左右无不相得”。凡有关吴三桂的事,都靠买通的朝臣替他说话。《平吴录》,3页。他专刺探“密事”,及时向三桂报告;《庭闻录》,卷6,5页。应熊也留心朝廷举动,“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凡大小事,他都“飞骑报闻”。《庭闻录》,卷4,13页;《清史稿·王熙传》,卷250,9694页。三桂虽身在数千里之外,朝中一举一动,无不了如指掌。朝廷与三桂的相互疑心,彼此心照不宣。当然,朝廷尽量做得不让他们觉察出朝廷的疑心。可是,随着大规模战事的结束,大局稳定,朝廷便发现手握重兵的这几个异姓王对它是个潜在的危险。这种担心与日俱增。朝廷的疑虑,很快就被朝中个别大臣一语道破。早在顺治十八年,四川川北道杨素蕴最先发难,首次揭发三桂擅自用权,随便选任云南官吏,“有碍国体”,第一次给朝廷敲了警钟。继杨素蕴之后,康熙七年,又有甘肃庆阳府知府傅弘烈参劾三桂,直言三桂“必有异志,宜早为防备”。在逆迹未显,缺乏足够的证据的情况下,朝廷是不敢轻易触动三桂的,只能制裁傅弘烈。经部议,认定他“越职言事,劾奏亲王”,犯有诬告罪,将他逮捕,判处斩刑。康熙九年,圣祖予以减刑,发充广西梧州军中效力。《清史稿·傅弘烈传》,卷252,9727页。参见《平吴录》,4页。接着,中城御史李棠,也因参劾三桂受到革职的处分。《平吴录》,4页。
虽说朝廷处分了参劾三桂的官员,但从皇帝到朝中大臣们不会无动于衷。历代凡武将权重,威望超过了皇帝,制造叛乱夺权的事件,已不是个别事例,而眼前面对这几个强大的异姓藩王,不可能熟视无睹,只是时机未到。再说南疆还不安定,朝廷还非常需要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巩固它在这一广大地区的统治。所以,杨素蕴等人受到严厉处分,不是说得不对,而是发之太早,惊动三桂等人,会把事情弄糟的。显然,朝廷处分杨素蕴等人,是在安抚三桂。同时,却不动声色地采取实际步骤,逐步削弱三桂的势力。执掌朝中大权的鳌拜开始调散三桂党羽,先后把云南、贵州总督赵廷臣调任浙江总督《清圣祖实录》,卷4,15页。、调张勇为宁夏提督《清圣祖实录》,卷23,29页。、王辅臣为固原提督、马宁为山东提督、李本琛为贵州提督、吴得功为湖广提督、严自明为广东提督、刘进忠为潮州总兵、王进功为福建提督。这些人原都是三桂的心腹将领,朝廷把他们逐一地调离云南。三桂曾精心建置“忠勇营”、“义勇营”,安插自己的亲信。康熙四年五月,朝廷重新调整两营将官的任命,改换驻地:命云南广罗总兵官赵良栋为贵州比喇总兵官、云南“忠勇”右营总兵官刘之复为贵州大方总兵官、云南“忠勇”前营总兵官李如碧为贵州水西总兵官、云南“义勇”中营总兵官王会为广罗总兵官、“忠勇”后营总兵官塔新策为贵州定广总兵官、贵州思南总兵官王平为安笼总兵官。《清圣祖实录》,卷15,15~16页。康熙五年九月,改乌撒土府为威宁府;六年二月,将塔新策调任为威宁总兵官。《清圣祖实录》,卷21,10页。康熙八年三月,又把贵州平远(比喇)总兵官赵良栋远调山西大同任总兵官。《清圣祖实录》,卷28,12~13页。
朝廷把三桂的两营部分将官调离云南,以便分散三桂的势力。
康熙五年二月,朝廷又进一步采取组织措施,再次削弱三桂的“忠勇”、“义勇”的军事实力。以增设云南开化镇总兵官为名,裁去“忠勇”中营总兵官缺,所属官兵,归并到开化镇统辖,其总兵官由原“忠勇”左营总兵官高启隆出任,并调“忠勇”中营总兵官马宝任曲寻、武霑总兵官。《清圣祖实录》,卷18,7~8页。
几经朝廷调动,三桂所建的“忠勇”与“义勇”两营已属有名无实。
在朝廷采取某些组织措施时,特别是傅弘烈等人直书三桂有“异志”时,已引起三桂的严重不安。
三桂手下有个浙江人,叫吕黍子,他献策说:“亲王权尊势重,致使傅(弘烈)、李(棠)敢于参劾。何不营造园亭,多买歌童舞女,日夜欢娱,使朝廷勿疑。”《平吴录》,4页。
吕黍子用的是古人的韬晦之计。就拿刘备来说吧,当年他寄篱曹操之下,惟恐志向被曹操识破,便装得整天无所事事,以莳弄园田自娱。吕黍子让三桂追欢逐乐,既符合他的愿望,又避去朝廷的怀疑,何乐而不为!三桂感到此策甚好,欣然接受。
三桂明白,光是追欢逐乐还不足以释去朝廷之疑,还必须采取实际步骤,拿出行动来。至关重要的莫过于军队,朝廷对此疑心最大,已屡次讨论要裁减他的部队。于是,他适时地提出裁减军队,力图变被动为主动。至康熙四年五月,在平定水西